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_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2019-12-06   来源:初三上

  化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每天都在与之打交道,从小学升到初中,初三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化学,很多学生就会被其神奇的魅力所吸引。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必备的化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知识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3.原理

  4.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5..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等等。

  总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猜你喜欢:

1.初三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2.初三化学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3.九年级化学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4.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初三化学上册知识要点归纳

6.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三下册化学重点知识_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http://m.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495375/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三上学期开学式讲话稿【热】

初三上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模拟检测试卷【8篇】

初三上

初三上学期物理试题精选3篇

初三上

河南初三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范文(精选五篇)

初三上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锦集3篇)

初三上

初三上学期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十四篇)

初三上

初三上学期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精选十五篇

初三上

河南初三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及答案【汇编三篇】

初三上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范文三篇

初三上

初三上学期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3篇

初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