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多少种

2012-02-19   来源:小学单元作文

第一篇中药有多少种:秋季适合种植的中草药有哪些


  中药材种植是一个长期工程,品种种植有很强的季节性,适时种植不仅能取得较高的产量,也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秋季适合种植什么中草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秋季适合种植的中草药
  1、秋季适合种植板蓝根
  以根、叶入药,为大宗药材品种,该品对土壤要求不严,种子直播,9-10月份均可播种,种后6个月左右便可采挖,可连作。亩投入种款、肥料、农药、除草剂等元,常年亩产块根300-350公斤。
  2、秋季适合种植荆芥
  以全草及穗入药,除药用外,近年来在化工、饲料等行业得到广泛利用。该品对土壤要求不严,种子直播,可条播也可撒播,9月份可种植,全生育期80-90天,可连作。常年亩产全草250-300公斤,穗50-60公斤。
  3、秋季适合种植车前子
  以子仁入药。近年来国内配方用药和制药企业投料用量明显增加,由于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商品价格不断上扬,发展种植前景看好。该品对土壤要求不严,种子直播,也可育苗移栽,8-10月份播种,种后5个月左右便可采收。常年亩产量200-250公斤。
  4、秋季适合种植白芷
  白芷是一年生药食兼用品种,该品种具有周期短、效益高、产量稳一般亩产在5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是16-18元/公斤,今年亩效益在8000-10000元。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新种较少,陈种不发芽。选种是必须注意。种植宜早不宜晚,如果早期没有腾出土地,可选择在玉米地套作种植,过晚容易冻死幼苗。
  5、秋季适合种植白芍
  白芍是多年生药用植物,前期可套作种植,种植时愈早愈好,有经验的药农种植白芍,一般在白芍刚收获时,选粗壮芽头栽培、亩用种苗2800株,扶陇种植,这样种植的白芍当年可以生根,可抵上半年的产量。目前白芍价格较好、市场价达20-25元/公斤,据信息表明,白芍将有7----10年的高价期。
  秋季吃什么中药可以缓解病症
  1、一到晚上背就痒吃生地黄
  秋天皮肤容易干痒,而且睡得越晚这一问题就越明显。其实,这不仅是气候原因。如果气血不足,血液循环会变得迟缓,当血液无法把营养传达到皮肤时,就会出现瘙痒。清热养血的生地黄,在这时用格外有效。
  2、脾气焦虑易暴躁吃黄芪
  夏天刚过,北方特有的干燥感觉就来了,不但影响皮肤,还影响情绪,尤其是在大风天,更是让人心情不好。这些症状并非天气变化造成的,而是因为自身气血不足,难以抵御外界气温突变。
  3、手脚冰凉面色白吃熟地黄
  入秋转凉,很多女性有手脚冰凉、月经不畅、小腹隐隐寒凉、面色苍白等问题,让人感到无精打采。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都是对女性很好的药材。
  熟地黄味甘、性温,能养血补血、补肾护肝,而当归可止疼、补血、活血,加入益气的白芍和活血护心的川芎,就能变成帮你重拾好气色的四物养荣汤。
  秋季养生宜吃哪些中药
  中医认为“食药同源”,这也是我国从古到今的养生优势,如下几类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药,可作为膳食的食材,或煮粥、或煲汤、或煮茶、或做菜,以融入人们的日常饮食。
  一是玉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而且玉竹中所含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二是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尤其是鲜百合更是甘甜味美。百合特别适合养肺、养胃的人食用;另外,百合有清心润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者可以多吃一些,但脾胃不佳者待将脾胃调理好后才能服用。
  三是西洋参,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日常生活中西洋参的食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煲汤还是泡水,可谓药食相宜。

第二篇中药有多少种:中药止咳的药方有多少种


  咳嗽是常见的事情,但是久咳不愈对自己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工作、生活上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对于咳嗽我们应该怎么呢?中医是怎么治疗咳嗽的呢?下面跟着百分网小编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止咳化痰的药方
  一、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材料: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首先需要将准备好的山药洗干净
  方法:
  1、首先需要将准备好的山药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山药放到锅里,倒入清水直至山药被水淹没,然后选择旺火煮。
  等到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
  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
  3、将炒锅放到或上,然后再滤入盘内的汤汁,再倒入100克左右的清水,加入150克的白糖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锅浇上山药上即成。
  功效: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久食补肾强身。
  二、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材料: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方法: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功效: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生芝麻15克
  三、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材料: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方法:将芝麻和冰糖一起放到碗里面,然后用开水冲,就ok啦。
  功效: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四、香油炒羊肝——治久嗽
  材料: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
  方法: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功效: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蒸白梨蜂蜜
  五、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
  材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方法: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功效: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六、黄精冰糖——止咳平喘黄精
  材料:(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
  方法: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功效: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
  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
  七、薯蓣粥——健脾益肺
  材料:生薯蓣、麦面粉各100-150克,或用干山药磨粉,葱、姜适量,白糖少许。
  方法: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服食。
  功效:补脾止泻,补肾收摄。治劳伤咳喘,脾虚泄泻,以及一切赢弱虚损之病,是一种很好的止咳的方法。
  八——治咽痒咳嗽
  材料:瘦猪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
  方法:共煎煮汤饮。日服2次。
  功效: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咽痒等。
  止咳化痰药材
  止咳化痰药物是指能够减轻或消除咳嗽、痰浊的一些药物,适用于咳嗽,痰饮气喘等症。
  一、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应用橘梗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腹痛等症。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无疾者不用。
  二、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和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内含多种生物碱,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祛痰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贝母粉或川贝片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川贝母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川贝母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
  用量:一般3--9克,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5一1.5克。
  三、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内含马兜铃碱,木兰碱,马兜铃酸等;研究证实,马兜铃有抗菌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的祛痰和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马兜铃酸还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马兜钤还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3---6克。
  四、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镇吐作用,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症,此外,半夏还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痛、皮肤癌。
  中医认为,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适用于咳嗽气逆,痰涎壅滞,胸脘痞闷胀满作痛和瘿瘰痈疽等症。
  中医认为,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用量:一般3---9克。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经炮制后使用。

第三篇中药有多少种: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2017


  古代医家以湿疹与风、湿、热邪有关为理论基础,根据湿为发病根本,湿邪郁久可化热,又常挟风邪,总结出,治疗湿疹的主要原则为祛湿、清热。而湿性黏腻,湿热毒邪蕴久可损脾、耗血、伤阴,甚则化燥生风,所以,又以健脾、养血、滋阴、祛风、化瘀药经常用于湿疹病后期及慢性湿疹治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下注、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中药有多少种

http://m.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103015/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宋庆龄奶奶-小学单元作文【十一篇】

小学单元作文

漫画老师小学单元作文优秀习作【汇编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单元作文范文(精选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小学单元作文我的心爱之物精选三篇

小学单元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小学单元作文(合集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小学单元作文

如何做销售方案

小学单元作文

煮粥放多少水

小学单元作文

去皱护肤

小学单元作文

对岗位所需能力

小学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