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紫草

2011-10-26   来源:小学单元作文

大紫草篇(一):紫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紫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一种药用价值非常丰富的草本植物,对人体有特别多的好处,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收集了紫根的功效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紫草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紫草具有显著的祛痘和消炎的效果,有很大的美容价值,被荀草园的永乐坊、美体小铺、瑞士magic care魔法护理等众多化妆品品牌列为化妆品功能性成分之一紫草的美容机理:紫草主要功能为凉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因此能加速痘印和疤痕的新陈代谢,加上其良好的杀菌消炎作用。
  紫草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紫草对京科68-1病毒在体外有抑制作用,紫草素在鸡胚中能抑制流感病毒,在组织培养中能延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紫草对乙型肝炎抗原(HBsAg)有抑制免疫反应作用,对HAA免疫沉淀线有抑制作用;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生药与水为1:1的煎剂,对上述菌类以新疆紫草抑菌能力最强,紫草较差;紫草的10%的生理盐水浸液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煮沸后则失去抗菌力。紫草水煎液对小白鼠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2.对消化道平滑肌的影响:
  家兔口服紫草煎液能增强小肠内紧张性或使其收缩,此作用能与紫草利大肠、滑肠的功效有关,热毒疮疹、斑毒有便秘者常用之,另一方面,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在浓度高于10-4g/ml时,可使肠管弛缓,并有拮抗乙酰胆碱、组胺、血管紧张素及氯化钡等肠管收缩物质的作用,这些作用并非通过植物神经系统或相应的受体生效,而是色素成分刺激的直接结果,此作用有可能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疼痛,中医常用紫草治血痢,除与其抗炎、抗菌等作用有关外,也可能与解痉作用有关,上述两种不同的影响与药物的剂型、动物或器官的机能状态及其他原因有何关系,尚待研究。
  3.对血凝的影响:
  腹腔注射给予紫草色素成分(紫草素、乙酰紫草素)不影响血液凝固时间,但可阻止肝素的抗凝血作用。这种作用可拮抗凝血抑制因子,促进静脉瘤等的血栓形成。
  4.抗肿瘤作用:
  紫草提取物(B,B-二甲基内烯酰紫草素、B,B-二甲基丙酰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和B-乙酰氧基异成酰紫草素)部分,在浓度为0.25mg/ml培养液条件下,对Hela细胞DNA合成后期(G2期)有一定抑制作用,使之推迟进入分裂,导致分裂指数下降,开始4小时分裂指数下降70%。但对该细胞摄取3H-胸腺嘧啶核苷无抑制作用,故对DNA合成无影响;对分裂中期有类似秋水仙素的作用,但作用较缓和,故紫草除影响细胞G2期外,还可能干拢了其他环节。
  经进一步实验证明,这部分提取物对EAC、U14、S180、S39、W256等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用紫草进行动物实验,当剂量为每天5-10mg/kg 时,可完全抑制腹水型肉瘤180细胞的生长;每天10mg/kg时,可延长带瘤小鼠寿命92.5%;剂量过大可中毒死亡,剂量过小(每天lmg/kg)则无效。紫草烷能减少(鼠)自发性乳癌发病率。
  5.避孕作用:
  草根(日本产)乙醇提取液及紫草根为末混合喂饲动物,均可抑制大鼠动情期,根中提取的色素成分则无效。给小白鼠灌胃50%国产紫草糖浆或10%紫草药饵,有明显抑制动情周期及生育力的效果,停药后,动情周期及生育力均恢复。以幼鼠子宫重量改变为指标的生物检定实验证明,小鼠口服紫草后有明显的抗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作用强度方面,广西产紫草胜于新疆产紫草,正常小鼠口服紫草糖浆2.5g(生药)/(kg.天)共 2月,子宫、卵巢重量均减轻,卵巢重量减轻尤为明显。小白鼠口服10%紫草药饵5g/kg体重,48天后解剖,发现卵巢中卵泡减少,输卵管上皮有小空泡及脂肪变性。
  6.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新疆产紫草对健康家兔在体心脏及蟾蜍的离体心脏,皆有明显兴奋作用;被药物抑制后的离体心脏,亦有此反应。此作用可能与其所含钙盐有关。有报道谓紫草煎剂对心脏的作用,小量兴奋,大量则抑制,最后停止于舒张期,对蟾蜍内脏血管,后肢血管以及离体兔耳血管灌流量无明显影响。全身麻醉下,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紫草煎液,能使兔、猫、犬等实验动物半数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但对未麻醉的动物注射或口服则无明显作用。
  7.降血糖作用:
  从硬紫草中得到的紫草多糖A,B,C(Lithopermana)(A,B,C),当给予100mg/kg剂量时,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64、83、55,其中多糖B、C可维持24小时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只有多糖A在给药7小时后降糖率达51。
  中药草的药性
  【原名】紫草
  【别名】硬紫草;大紫草;茈草;紫丹;地血;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
  【药性】寒
  【药味】甘;咸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熬膏或制成油剂涂敷。
  【禁忌】胃肠虚寒便溏者禁服。
  【附药】紫草茸
  【现代药理研究】
  1.紫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2.紫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在体心脏均有兴奋作用。乙醇提取物对离体兔耳、蛙后肢血管有收缩、降血压作用。
  3.紫草有抗生育作用。
  4.紫草有解热作用。
  5.紫草有抗肿瘤作用。
  6.紫草有止血、促进血凝作用。
  7.紫草对消化道平滑肌有收缩或舒张作用。
  8.紫草多糖A、B、C有降血糖作用。
  9.紫草有保肝作用。
  10.紫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

大紫草篇(二):红条紫草种植技术


  红条紫草是紫草的一个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平伏状粗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红条紫草种植技术,欢迎阅读参考。
  红条紫草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
  宜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或壤上种植。播种前每公顷施农家肥75000千克,深翻30厘米以上,整细耙平,做成宽100厘米的畦,准备播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秋播从种子采收后到11月上旬地上冻为止,秋播第二年4月初开始萌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全苗。春播3月至4月上旬进行,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春播种子必须进行低温处理,让胚发育成熟,如果将种多干播,当年不出苗。播种方法分条措法和撒播法两种。
  种子处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将种子与湿沙接1:3掺和均匀后,坑藏,在向阳坡挖深45厘米,长宽各30厘米的土坑,在坑底放入少量树枝,上铺一层树叶,把种子放进后,覆土10厘米,种子沙藏期间注意防鼠害。翌年清明前后,待大部分种子已萌芽,再播种。
  条播:按行距15~20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覆土3厘米,播入镇压。公顷用量22.5~30千克。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畔面,覆土2~3厘米,播后使种子和土接触,稍压一下。公顷播量30千克。
  种子经处理后春播,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约10天内开始出苗。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防止草荒欺苗。
  (2)补苗、定苗
  幼苗期及时查补苗,如果过密可适当间苗,发现缺市选阴雨天或傍晚及时补苗,补后浇水、保墒。苗高10厘米时,按行株距15厘米*10厘米定苗。
  (3)追肥
  定苗后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开花后每公顷追过磷酸钙225千克,乘雨天追肥或施后浇水。
  (4)排灌
  紫草最怕涝,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发生根腐病。如干旱严重,可适当浇水。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高温或多雨季节发生。根部腐烂,地上茎叶枯萎。
  防治方法:①雨后及时排水。②清除病株并烧毁,用石灰粉对病穴进行消毒。③用1%硫酸亚铁浇灌病穴进行消毒。
  (2)叶斑病
  危害叶片,叶上形成不规则病斑。
  防治方法:①及时拔除病株。②用1:1:100倍波尔多液防治。
  (3)紫草的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象鼻虫,可人工捕杀或用毒饵诱杀。
  红条紫草的采收加工
  种植后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去净泥土,切忌水洗,去掉地上茎及芦头,捆成小把,晒干即可。一般每公顷产干药1500~2250千克。
  红条紫草的简介
  红条紫草是紫草的一个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平伏状粗毛。根粗大,圆锥形,干时紫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披针形,长4.5~8cm,宽1~2cm,无柄或具柄。花萼裂片线性;花冠白色,长6~8mm,喉部有5鳞片,鳞片顶端微凹。小坚果卵形,长约3mm,灰白色,光滑。花期5~6月,果期7~8月。性味性寒,味甘、咸。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大紫草篇(三):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2017


  古代医家以湿疹与风、湿、热邪有关为理论基础,根据湿为发病根本,湿邪郁久可化热,又常挟风邪,总结出,治疗湿疹的主要原则为祛湿、清热。而湿性黏腻,湿热毒邪蕴久可损脾、耗血、伤阴,甚则化燥生风,所以,又以健脾、养血、滋阴、祛风、化瘀药经常用于湿疹病后期及慢性湿疹治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下注、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大紫草

http://m.jinghuajt.com/danyuanzuowen/87074/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宋庆龄奶奶-小学单元作文【十一篇】

小学单元作文

漫画老师小学单元作文优秀习作【汇编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笔尖流出的故事》小学单元作文范文(精选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小学单元作文我的心爱之物精选三篇

小学单元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小学单元作文(合集六篇)

小学单元作文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方案

小学单元作文

如何做销售方案

小学单元作文

煮粥放多少水

小学单元作文

去皱护肤

小学单元作文

对岗位所需能力

小学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