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语文高考阅读

2012-06-11   来源:高考作文

浙江语文高考阅读一: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作文的阅读分两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分值很高,那么如何答题拿高分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诀窍: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 论据。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句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目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 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 前面的议论句;说明文和议论文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 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四、“瞻前顾后”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直捷更快速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高考作文答题技巧
  1.考查对联与场合的对应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常盛常新。
  这种能综合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型,对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考链接:(2016年江苏卷第5题)
  2.考查不同年龄的特殊称谓
  年龄文化为中国五千年精神文明所衍生,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高雅称谓。
  高考链接:(2016年天津卷第4题)
  3.考查诗歌中的对仗常识
  对仗一般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几种。目前高考考查的多是工对,工对一般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但是在备考时要有所拓展,做到有备无患。如宽对,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
  高考链接:(2016年上海卷第13题)
  4.判断文化(史)常识正误
  广义的文学常识涵盖文化和文史常识,包括古代职官、教育科举、古代刑律、天文历法、地理山水、礼仪习俗、名号称谓、饮食起居、歌舞艺术、古代服饰等,考生要广泛涉猎。今年全国卷3套试卷都结合文言文进行了考查。
  高考链接:(2016年全国Ⅲ卷第5题)
  5.考查应用文体用语是否得体
  近年来,语言得体试题频频登陆高考试卷,并越来越紧贴现实生活,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
  高考链接:(2016年山东卷第18题)
  6.挖掘诸子散文的政治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政治智慧、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用现代眼光对其进行省察,可以为人们认识自我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的启迪,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可以作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
  高考链接:(2016年浙江卷第24题)
  7.考查援引诗词与是否合乎语境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能否根据语境准确援引古典诗词相关名句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养的外映,是一个人魅力四射的文化名片。
  高考链接:(2016年江苏卷第3题)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11、12、1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三)名句默写(5分)
  1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

浙江语文高考阅读二:语文高考作文


  那些难忘的高考作文题,高考作文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写好高考作文,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2015年高考作文,感兴趣的朋友们来看一下吧!
  语文高考作文
  朋友,你还记得自己高考那年的作文题吗?在许多人关于高考的记忆中,曾经读过的阅读理解、演算过的习题、背诵过的考点大多渐渐淡忘,唯独高考作文题,偶然间提起,则能一下子唤醒那个年代的记忆。
  苦心命题 匠心独运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作文题形式不断变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各行各业的秩序在快速重建和恢复,高考作文既是人才选拔考试,又与国家政治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使得那时的作文题目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1977年北京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的作文题目是《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高考作文题也在悄然改变着。1980年高考作文题《读“画蛋”有感》一出,“画蛋”成为当时的热门词汇;1983年看漫画,以《这下面没有谁,再换个地方挖》为题写说明文和议论文;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信的应用文;1988年放开文体限制(除诗歌外),以《习惯》为题作文;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的话题作文……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形式和内容。
  现在,高考语文科目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其权重之大无需多言。
  然而好命题和好作文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提出了一个“口袋理论”:作文命题只是个口袋。“你带着自己准备的购物袋去超市买东西,别人不会根据这个袋子判断你所买商品的品质和成色。”作文命题这个“口袋”的设计颇有讲究,袋子口设计得太小,或者不容易找到,装东西的时候也会有些难度,或容易装偏。在唐正大看来,今年上海卷的“造就和谐自我”貌似就是这种类型。“造就和谐自我”的命题立意和提示,应该是不落俗套,直击灵魂深处,但这种关于“坚硬”和“柔软”的情感体验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社会阅历、世情阅历之上,而这恰恰是高中学生较为缺乏的。开口比较大,通体透亮,色彩和倾向暗示比较少的“购物袋”,是他对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期待。
  热议话题 全民关注
  随着社会进步,作文题目的设置也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有人称,这是一个作文命题“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作文命题风格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北京卷自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到2006年“北京的符号”、2011年“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夺冠”,再到今年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其中时代的烙印清晰可见,始终贯穿着对现实的关怀和关注。
  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作文与社会的互动更为密切,考题一出,便在第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全民围观高考作文题已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风景。有网友认为,高考作文剑走偏锋的个性命题很“任性”,也有网友吐槽命题老师都成了网络“段子手”,比如今年天津卷的“范儿”,浙江卷“文章和人品”等都被网友们创造性地联想,变成了大众娱乐话题。
  对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老师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考作文引发的更广泛的社会互动,总体上有利于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但也要加强引导,否则会失之偏颇,削弱其文化熏陶功能。苗笑武还建议,应开展类似“我写高考作文”这样的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且在网络上进行评选,给出令人信服的评判理由,推出优秀作品,促使高考作文与社会的互动能更添几分真正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大家茶余饭后消遣的“段子”。
  重温旧题 如品人生
  有人把每年高考第一天的语文考试日称为“全民作文日”。在 新浪微博“高考微作文”板块,无数人用140个字,写出他们当下的心声。已经毕业十几年,现已是公司部门主管的颜丽说:“好像是一种习惯,每年到了此时,我就特别关心高考作文题目,自己也会挥笔应景写上一篇。只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比之当年参加高考时,文字越来越沉重,心情也复杂了许多。”还有那有才的网友将几年来的作文题编成了一首小诗:“那本《旧书》,写满了对你的《情有独钟》。为什么我要《拒绝平庸》?也拒绝了你?好在,《时间在流逝》,《一切都会过去》。《总有一种期待》,能和你《回到原点》。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1977年参加高考的林老师在北京度过小学和初中阶段,后随父母迁居内蒙古。他说,“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年高考作文题目,一个是‘在红旗下’,另一个是‘谈实事求是’,两者之中选一个。我从小学就开始参加新中国建立初期涉及小朋友和青少年的各种活动,真正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我就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由于是真实体验,所以写得流畅,我的作文得了高分。”
  小邓现就读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对于前年的四川省高考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她仍记忆犹新。这看似平实的题目,要写成一篇饱含思辨色彩的优秀议论文其实并非易事。小邓说,她最感谢的是备战高考时受到的系统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使她认识到议论文必须思路明确、逻辑严密。经过这种训练,她的思维水平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对外经贸大学教师湘宁参加高考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她坦言关于高考的回忆已然尘封许久,但当每年的高考作文题再次出现在眼前,那些与高考有关的篇章段落立刻又涌现脑海。她当年的高考作文主题是“自豪与平凡”,18岁的她当时并不真正理解这个题目,觉得自豪好像只应该来自成功、出名、做大事。“经历了大学、考研、工作、结婚、生子……才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只要带着对生活的热爱,每一天都值得自豪。”她对于当年的高考作文有了全新的感悟。
  高考作文是参加过高考的人的集体记忆,它深藏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像陈年老酒,愈久弥香,不时散发出阵阵醇美。高考年年有,参加者各不同。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并保留一段关于高考作文的美好回忆。
  2015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命题
  蝴蝶翅膀颜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年安徽语文高考作文命题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浙江语文高考阅读三:2018届浙江省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题目及答案


  即将参加高考语文考试的考生们,考前要多做语文试卷,以此加深知识印象,锻炼语感,为考试做好准备。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届浙江省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希望能帮到你。
  2018届浙江省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题目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愠.(yùn)怒 胼.(pián)胝 煞.(shà)风景 擢.(zhuï)发难数
  B.框.(kuàng)架 俳.(pái)优 节.(jiē)骨眼 宵衣旰.(gān)食
  C.僭.(jiàn)越 暌.(kuí)违 花骨.(gū)朵 荦.(luî)荦大端
  D.侪.(chái)辈 肖.(xiāo)像 遒劲.(jìng) 呱.(ɡū)呱坠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灶头上飘来的阵阵菜香,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B.《实施规划》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施工图,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智献策,集思广议提高该规划的质量,群策群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C.三月三,在唐代叫上巳节,这一天,是一个非常欢乐的日子,大地回春,人们都要沐浴祓除,洗去秽物,郊游宴饮,迎接万象更新。
  D.浦江救援行动,最后以喜剧的结尾收关,给农村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救援组织,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三条生命,与政府职能部门对待生命的态度、作为、能力等等,都一览无遗地展示在亿万网友面前,展示在世界面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信收费的推出,策略上是希望做大做强微信这个社交工具,抢占支付宝以理财与支付为强项的市场份额,因而..实现一家独大的效果。
  B.拿最近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来说,当地政府本有机会挽回形象,但却在剧情的一次次反转中丢掉了公信力。不仅主要负责人没有出来说话,甚至在没有掌握全面情况,没有联系上当事人的情况下,调查组就胡乱发布“合理合法”的扯犊子...调查结论,导致舆论大哗。
  C.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宝座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但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在观众中的口碑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极端,说好的人坚持说好,说不好的人坚持表达不屑。
  D. 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坐立不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
  A.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 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正在努力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C.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
  D.想让城市变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语文试题卷•第 2 页(共 8 页)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 , , , 。 , ,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
  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
  A.③⑥②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⑤① C.①⑤②④③⑥ D.②④③⑥①⑤
  6.“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是一首在“中国•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诗名是“故乡”。每个人心中都对诗中的“两个字”有着自己的理解。请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你对故乡的情感,并说明缘由。(4分)
  7.仔细观察 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2分)
  □□□□□□
  (2)根据漫画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的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语文试题卷•第 3 页(共 8 页)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语文试题卷•第 4 页(共 8 页)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和约束,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需要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向外进行追求,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别人的监督下,控制自己的私欲。
  10.请根据文意所述,为“慎独”下定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麦 地
  袁有江
  老人披一件脏兮兮、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着他。老人脚边放着一个瘪下去的尿素袋子。稍远处有个小化粪池。
  临近家门时,他发现走错了路,在离前面村庄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齐崭崭地断了。没腿肚子的麦苗,隔断了归途。
  他沿着麦地间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老人走去。
  大叔你好,在忙着给麦子撒肥料吧?
  乖乖,我看你那车怕是过不来了。这边路没修通。
  这块小麦是你家的吧?长得真好。大叔是好把式啊。
  听口音,你就是我们这的人吧?刚从外地回来?
  后天清明了。很久没回来,我不知道这路不通。
  你是哪庄上的?
  袁家湾的。
  哦,那就在我们庄后头。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问,清明回来上坟?
  是啊。大叔,我记得以前这庄上有条跑客车的石子路,还在吗?他朝庄上望去。一条灰白的路梢,隐没在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后面。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车轧坏了,烂得不像样。
  应该也还能过车吧?他目测着路的宽度。大叔,我急着要赶回家吃饭。想从你家麦地借过行不?轧掉的麦子,我补你钱。
  车开不过来吧?麦子深,地又潮,会陷在里面。老人看看麦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大叔,我的是越野车,底盘能升高的。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负责。
  要是陷在里面,这块地就祸害了。
  弄坏的麦子我全赔。好不好?
  老人看看麦子,又看看他,一脸的为难。
  你不能倒回去从那边路走吗?
  路窄,也怕遇到车。估计倒回去就下午了。就算您老帮个忙,钱我先给你。反正你种麦子也是为了卖语文试题卷•第 5 页(共 8 页)
  钱嘛。
  老人目测着车到他跟前的距离,走到麦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着。你看,土都是湿的。车会陷在里面的。
  稀薄的雾纱渐渐散去,阳光普照下来。娘该在家等急了,本来说好回家赶午饭的。兄弟姐妹们今天都来家里,专等着和他一起吃午饭。他正想着,娘的电话就打来了。娘说一桌人都在等他开饭。他跟娘说,我马上就到。
  接完电话,他看着老人说,大叔,损坏你多少麦子我赔多少。他掏出钱包,数了一千元钱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他将钱硬塞进老人的口袋。
  大叔你穿校服啊?
  小孙女的。老人尴尬地笑笑,丢了可惜,挡挡寒。
  大叔,你的孩子们清明没回来?
  呵呵,等我死了,他们就回来给我上坟喽。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着呢。他捏着车钥匙,开始心急火燎起来。
  大叔,您就行个好吧。我娘打电话催我了。
  唉,你去开吧。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钱,想着孙女一学期的生活费够了。他又看看那些水绿葱嫩的麦苗说,你尽量走直点,不要轧掉多了。
  他启动车子,升高底盘。眼前的麦地,让他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自打买了这辆越野车,他还从来没越过野地。他打到四驱模式,一档,将轰鸣着的路虎开进了麦地。厚重宽大的轮胎。摧枯拉朽地压倒麦苗。车后现出两条轨道般的辙。
  他穿越麦地时,老人赤着脚也下了麦地,跟在他车旁边,不停地冲他喊,慢一点,轻一点。那手足无措的样子,好像在呵斥一头闯进麦地的野猪。
  总算过来了。他停下车,拿出一包烟,想送给老人。
  老人出神地看他刚刚压过的车辙,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轧掉太多了。
  老人快步走进麦地,蹲在车辙前。他颤抖着青筋暴突的手,从泥土里扶起一根压扁的麦苗。接着又扶起另一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在扶起一个个刚被车撞到的娃娃。
  大叔,我们不是事先说好的吗?他递过烟。
  老人没接他的烟, 自顾自地咕隆着,不兴这样祸害庄稼的,你赔我麦子……老人干瘪的眼窝里,慢慢蓄满了泪水。他扶着几根压扁的麦苗,半晌不语。
  要不然,我再多给你点钱。反正你种麦子是要卖钱的。
  老人终于哆嗦着站起来说,我伺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糟蹋了。真心疼啊。老人抹了一把鼻涕,干笑着说,是我答应的。不怪你。你回家吧。都怪我自己。我真混。
  清明节的下午。细雨迷蒙。一位披着雨衣的老人,循着车辙,找到了他家门口。他出门一看,正是前天轧过他麦地的老人。老人是来还他钱的。老人说,那些麦子,我一棵棵扶过。一大半都能在这场雨里活过来。小孙女的生活费儿子寄来了。这钱我不能收你的。老人说完。将一沓包在塑料纸里的钱,小心翼翼地递到他的手心,转身走了出去。
  11.简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3.小说在刻画“他”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14.小说中“他”驱车从麦地通过,老人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语文试题卷•第 6 页(共 8 页)
  15.小说以老人还钱作为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潮州韩文公庙碑(节选)
  (北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 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 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 麾:指挥
  B.而不能弭.皇甫?、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
  C.愿新.公庙者,听 新:重新
  D.因作诗以遗.之 遗:送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潮人之.事公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能信于.南海之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碑 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碑文写语文试题卷•第 7 页(共 8 页)
  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
  B.韩愈治理潮州,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当地民众何以如此的感恩戴德? 这大概是和韩愈高尚的人品、处处为苍生谋福祉的做法分不开的。
  C.文章起笔两句劈空而来,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心紧紧抓住。作者并没有急于要说出具体是谁能具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和如此深远的影响,而是继续泛论这种伟人的作用,为下文论述浩然之气作了充分的铺垫,蓄足了气势。
  D.这篇碑文将议论、描述、引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高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曰 公 去 国 万 里 而 谪 于 潮 不 能 一 岁 而 归 没 而 有 知 其 不 眷 恋 于 潮 也 审 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3分)
  (2)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4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1-22题。(7分)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21.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2分)
  22.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23.两段文字中“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2分)
  24.韩非子是如何来理解“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王勃《滕王阁序》)
  ②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③其气栗冽, ;其意萧条, 。(欧阳修《秋声赋》)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语文试题卷•第 8 页(共 8 页)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马可〃奥勒利乌斯: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白岩松:人生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用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去应对身边的那些变。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标题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届浙江省高三语文六校联考试卷答案
  1. C(煞shā,旰gàn,肖xiào)
  2. C(A亦——抑,B议—益 D关—官)
  3. A 应改为“从而”
  4. A(B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D句式杂糅)
  5. D (注意标点符号,注意文段中的“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信息,注意选项中的各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6. 怀念、感恩或歉疚等(词语1分,理解3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7.(1)①生不起;②纠结;③生还是不生?
  (2)①人们生育二胎,将面临很大压力;②生育二胎的压力,来源于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③生育二胎,需要政府完善多方面的保障措 施,降低生育成本。
  8. B(“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
  9.A(B选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因素”。C选项应该说“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以追求。”D选项应该是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控制私欲)
  10. 慎独是指人在独处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严格控制自己的内心,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一种修身术。
  11. 内容上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他的内心越来越焦急,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2. 通过动作描写,细腻的写出了当时老人由 于庄稼被损后的急切和内心的疼痛;同时通过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对庄稼的爱。
  13. 答:①有故园之情。清明记得回家扫坟,还记得从前的路。②习惯按交易规则处理事情。给一千元钱要求老人让“他”的车通过麦地,把庄稼简单地视同商品。③漠视庄稼,不理解老人对庄稼的感情。把越野车开进麦地感到兴奋,碾过麦地不顾老人的感受。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4. 答:①不愿意。担心“他”的车陷在麦地祸害麦苗,表现了老人对麦地的爱惜。②犹豫不决。在收取赔偿与护住庄稼两者之间难以抉择,表现了老人对庄稼被损害的不舍情感。③同意。为了让“他”早点回家和凑足孙女的生活费答应了“他”的要求,表现了老人经不起别人的反复请求而成全别人的心理。④后悔自责。看到“他”的车子轧掉麦苗太多,老人难过,骂自己真混,表现了他对答应“他”要求的悔恨。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2
  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5. 答:①出乎读者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还钱改变了事情的结局,能引发读者对老人迟迟不伸手接钱等细节的回忆,品味情节艺术的巧妙。②强化老人的宽厚淳朴的性格。老人在清明节下午就急切地冒雨把钱当面送还给“他”,并做解释。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还钱说明了老人让“他”的车开过麦地不是为了钱,深化了小说“在商品化的进程中,生活在农村的农人身上的传统优秀品质更显珍贵”的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6. C(新,翻新,重新修建)
  17. C (A,第一个句中停顿,第二个表肯定语气;B第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结构助词“的”;C都是被的意思;D第一个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表承接)
  18. B(B项中短短几年错,韩愈在潮州不到一年)
  19. 或 曰/ 公 去 国 万 里 /而 谪 于 潮 /不 能 一 岁 而 归/ 没 而 有 知 /其 不 眷 恋 于 潮 也 /审 矣
  20.(1)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所以”,“一”,句意通畅各1分)
  (2)不是这样。韩公的精神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神”“无所往而不在”,句意通畅各1分)
  21. 处于顺风或风力增强,意思对即可
  22. 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 然不 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把这种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写得极有趣味,也抒发了轻松愉悦的心情。写出与“ 愉悦”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手法2分,解析2分,情感1分)
  23.无为、不扰民 (2分)
  24.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清静无为主张的形象化的表述,强调的是遵循自然的规律,(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统治 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2分)
  25.①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②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⑤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6.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顶天立地的造化,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他的产生是有所来历的,他的去世是有所作为的。所以,3
  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捏造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正气。”这种正气寓于寻常之中,充满在天地之间,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这是谁使他们这样的呢?那必定有不依靠形体就能站立,不依靠力量就能行走,不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跟随死就能消灭的东西。所以,它在天上是星辰,在地上是河山,在幽暗的地方是鬼神,而在明亮的地方又是人。这是道理上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这些宰相辅佐,都不能挽救。惟独韩文公崛起于平民,谈笑着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没有不跟从他,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大概到现在有三百年了。古文运动兴起八个朝代之久的文风的衰败,他的道德挽救了天下人的沉迷不悟,他的忠心冒犯了皇帝的恼怒,以勇气夺取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是顶天立地,关系到兴盛衰亡的命运,浩然正气独自存在的人吗?
  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却不可以欺骗小猪和鱼;实力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平常的男人和平常的妇女的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迷惑;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消除皇甫?、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南海的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庙祭祀,世代相传,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于韩公能感动的是天,他不能感动的是人啊!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唤。”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祷。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人民认为出入艰难。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元?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此地做官。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人民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作为老师。人民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人民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的南方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就把庙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离开京城,万里迢迢,贬谪在潮州,不足一年就回去了。韩公死后如果有知觉,那他也不会依恋于潮州的,这道理是明白的啊!”我回答说:“不是这样。韩公的精神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而潮州人惟独信仰他这样的深沉,思念他到极点,祭祀时香烟缭绕,凄凉悲切,好像看见韩公一样。譬如,开凿水井得到了泉水,就说水专门在这里,难道合理吗?”元丰元年,皇帝诏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庙门的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此事刻在石碑上,我就做了一首诗赠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来祭祀韩公。

浙江语文高考阅读

http://m.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118573/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范文五篇

高考作文

酒的高考作文范文(精选3篇)

高考作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话题高考作文高分范文(精选4篇)

高考作文

以幸福为话题的高考作文(合集3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押题传统与现代精选七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押题及奉献与付出【5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16篇】

高考作文

关于高考作文押题家风家训【五篇】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预测中国女排精神执着与勇毅(合集五篇)

高考作文

理想高考作文满分(通用4篇)

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