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奔丧

2011-06-18   来源:高考作文真题

梦见奔丧篇(1):庆阳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庆阳人的丧礼还有一些独特的风俗。凡死于宅外者,灵柩一般不能抬入院内,须停置于大门外。如要入宅,需破墙而入等。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庆阳的丧葬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庆阳的丧葬习俗
  1. 初终
  但凡老人临终,需剃头、舆洗、穿衣。董志塬及周围缝制老衣讲单数,老人临咽气,儿女忌扶尸而哭,更不得将泪水浸滴于遗体。即时需有子女亲属在大门外烧“引路钱”。老人初终,即需从炕上或床上移至地上,通常用门板或棺盖头外脚内停尸,以公鸡缚之灵下守丧,两旁以麦草铺地,孝子开始守灵。
  2. 讣告
  遗体停放妥当,即由子女分别告知亲友乡邻,女请娘家,男请舅家。入殓:即将遗体安置于棺木中的仪式,又叫转板。入殓时,棺底除铺褥子外,通常均要铺以大红色棉布,然后将遗体移入,使遗体在安葬过程中保持稳定。入殓一般都在出殡前夜举行,此时忌吵闹、哭泣,讲究在夜深人静时完成。
  3. 成服
  家属去世,从报丧起,死者的儿子(俗称孝男)就必须服重孝而出。其他亲属的孝服则可稍迟。孝男(包括养子、继子、女儿、侄、侄女)需用粗麻布制成宽大的孝袍,不逢边,不订扣,用同质布条挽结。头戴背部直拖到地上的“搭头”,一并用麻线系腰。布鞋要用白布缦裹,一般是,第一个老人去世缦裹一半,到第二位老人去世时,整鞋全部缦裹。服孝期间,凡孝子均需鞋倒踏,直到遗体埋葬。孙子、孙女以下,只服“搭头”,缦鞋,不穿孝袍。其他五服内的亲属在服制上要求就更松一些。像外甥、外甥女、内侄等,仅戴孝帽即可。只有“请客”,服“双孝”(双层白布做成的孝帽)。
  4. 设祭
  设祭,就是陈设祭品、祭奠死者的种种仪式和活动,它贯穿于整个丧葬活动的始终。首先是悬挂“吊子”,摆放纸活,有五供样、七星件、十样锦、靠山、辅山、排楼、碑楼等种种形式。下葬前一天午后布置灵堂,并向死者供奉各种献饭、献果,称“陈设”。西峰人在丧事祭奠活动中注重隆重而简朴,最多于出殡前夜行家祭便礼。届时,请官、宾、经生(道士)、阴阳、唢呐(乐师),在孝子及亲戚中按亲属关系由远到近诵读祭文、念经超度亡灵。
  5. 打墓
  人死之后,在所有后事中除棺木寿衣多提前准备外,“打墓”就成为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七八十年代以前,庆阳人多以土墓为主。通常挖一长、深各7尺、宽3尺左右,前大后小的长方形墓坑,坑下横挖深7.5尺、高2.4、宽3.33尺左右的墓洞。近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流行“砖箍墓”。“砖箍墓”与土墓在形式上一致,只是横穴用砖箍而成。横穴上方掏(留)一砖空,用于置放墓砖。墓砖用朱砂(或墨)书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所生子女及配偶等内容。打墓一般必经在安葬的前一天完成。通常由孝子每顿亲自送饭。而且每餐必须有烟、酒。
  出子
  即出讣告、门告。就是以子孙名义将死者亡故日期、时辰等用白纸大字书写帖于门板上,置于大门外或路边,其目的在于告丧。出子时在已安放停当的门告前由全体孝子跪伏,阴阳先生诵读文告内容。
  6. 安葬
  即出殡。庆阳习俗,一般在第3日上午下葬,也有5天、7天出殡下葬的,具体出殡时间由阴阳先生算定。起灵时,由长子将灵前多日的纸灰瓦盒对准棺头摔碎,谓“摔纸盆”(现也有将纸盆随葬的)。随之孝子扯纤恸苦,长孙持“引魂杆”于柩前而引,吊唁亲友随赴坟地。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墓地较远,人们始以车拉棺木出殡。下葬后,送葬者均须铲土堆冢,将丧棒按家中人口辈分插成数排,坟前用胡基(土坯,近些年一律用砖)垒成小屋状。烧纸连同祭奠纸活及守灵铺草一并烧化。送葬人等必须依原路返回,子女每晚需上坟挂灯,一连七七四十九天。
  全山
  本是安葬后第三天,所有孝子上坟为亡者修阴宅划院落,最终完成安葬仪式的一道程序。但近几十年来,多数在安葬的当天下午即行全山仪式,甚至有的在安葬完返回半路即折回坟地全山。全山时,孝子要用麻绳将坟冢拉刷整齐,并拉出坟院范围,四角以五谷杂粮纸包埋记,所有孝子左三圈、右三圈为亡者踏院。
  7. 待客
  庆阳人的丧事大多为三日,最后下葬日方为正事。其余时间的来客一般均以??面待之,第三日下葬时,多为两餐,早上吃??面,称“喝汤”,下葬后备酒席相待,称“坐席”。席间,孝子要向来宾叩头敬酒致谢,所有来宾不能猜拳行令,嬉笑斗趣。
  送七
  自亡日起,每七天孝子要烧纸送七。早先从家门口烧起,将至坟地的路程分为大约七段。一七一段,每七相接,至七七四十九天到坟上。现大多每期直到坟地。七如逢七(古历初七、十七、二十七)则提前一日。满七后请回灵牌,在家设灵牌香案,备灵亭,孝子、外甥、女婿同来叩祭,然后将灵牌纸活送至坟地烧化祭奠。
  百日
  亡后百日,亦需提前一日将灵牌请回家中设祭,次日烧送坟头。此外,凡大节令,如冬至、清明或亡者生日,孝子均需上坟烧纸化钱拜祭。唯春节时,多在大年三十将灵牌请回,设灵牌香案贡祭,直到正月初二下午或初三送回。春节请灵祭奠要持续至亡者三周年以后。
  周年
  周年即亡者去世的一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其中一周年称头周年,为中祭,多由孝子、女婿、外甥等祭奠;二周年又称望周年,为小祭,只由孝子、女婿等以简单礼仪上坟祭奠即可;三周年为大祭,最为隆重和讲究。一般与葬礼一样,要设祭棚、献纸活,请唢呐,安葬时没有家祭的,还要举行家祭、点朱。有时还要请官、宾、经生。
  关于吊唁
  吊唁是到丧家祭奠死者慰问家属。吊,是对死者的祭奠,唁是对亡人家属的慰问。由于吊唁者与死者关系远近亲疏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出门在外的子女或其他至亲接到讣告后,要及时奔丧、吊丧。子女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要一路哭着而来。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有人劝慰时才可停止。一般亲友不一定在初终时吊丧,可在接三、发引时去吊唁。
  亲友到丧家吊唁,有回事人员通知本家,孝子要迎接、陪同。在灵前祭奠,要行跪礼,三奠三叩。如果是长辈奠晚辈,则站着行尊礼。来客有带礼物的,拜后呈上礼单。辛亥革命以后,北京出现了向来客散发白纸菊花的习俗。但菊花的用法不一,有的表示来客已交了份礼,有的表示来客已用过饭,有的在送三,送葬时发给来宾。
  亲友吊唁,大多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纸封套好,中间贴有蓝签,写上折祭×元、奠敬×元。礼品有冥钱、香烛、祭幛、匾额、花圈、挽联等。花圈是辛亥革命以后兴起的,用料有纸的、绢的和鲜花的。一般都用纸花圈,纸花圈又分彩、素两种。彩色花圈应用最为普遍,老、幼、男、女丧都可以用。素花圈多用于青壮年人的丧礼上,或官宦世家的大丧礼上,以示庄严。纸花圈的形状初为圆形,30年代流行桃形。绢花圈外围也是纸花,只是中心多用绢花制花束代之。讲究的,外围每个人团花的花心均安一个小灯泡,通上电,夜晚可以发光。鲜花圈一般以松柏枝为底,根据季节插不同的鲜花,如春夏用白玫瑰花,秋天用素色菊花等。花篮吊唁时很少用,多用于葬后多年的纪念活动。花圈最初是挂在灵棚内壁,出殡时挂在棺罩上,以为点缀。后来,花圈添了两根立柱,后边再加一个戳棍,于是便可就地而立,比悬挂更方便。挽联、挽幛,是吊唁者赠送最多的。民间习俗,凡吊唁者赠送之挽幛,均需高悬厅堂,层层叠叠,以为壮观。光绪中叶,有所谓“舶来绒布”,价值1元左右,人们争相购之以为挽幛,渐成风气。到了近代,多以绸锦缎被面充当挽幛,但由于价格较贵,结吊唁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内蒙地区,亲友吊唁,富有者送牛马羊及布匹,一般穷人则送哈达。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吊唁者送礼,用大馍镆,至亲带整份,12个,远亲带半份,6个。馍馍越大,表示心越诚,孝越甚。吊唁送礼分为赠与赙,赠是对死者的吊唁,如挽联、匾额;赙是对生者的抚慰、资助,如礼金等。
  祭席,是丰盛的奠礼。一般以冬瓜瓤子、萝卜做的“样菜”,有整鸡、整鸭、整鱼等十大碗,此类席只能看,不能吃。有的遵照佛、道两教戒杀生的条规,送全素席,以祝祷亡人早日超生。有的则送“满汉全席”,有的送全席烧烤,有的送鸭翅席、燕翅度。大飨亡者,以示隆重。送祭席,讲究绣花桌套,桌套外边还有白绸子或白缎子挽联一幅,上联书:“×××老大人(老太夫人)尚飨”,下联写祭人的称谓名号。
  吊唁时送祭幛(也称挽幛、吊幛),通常以青、蓝、灰等素色布料为之。其尺码为8尺至1丈2尺不等。上面用针别人4个白纸蓝纹的“幛光”和上、下款。用毛笔写上挽词,挽词有固定的套语。如挽男人用:音容宛在、老成凋谢、神归太素、哲人其萎、古道犹存、典型尚在、英名千古、福寿全归、西方正路等。挽女人用:德从三四、孟母遗风、星沉露冷、瑶池添座、婺星殒坠等。如果死者是少女则用:珠沉玉碎、红尘一梦等。祭幛的上款是送挽幛人对亡人的称呼,如“××大人千古”、“××老太夫人灵古”等。下款是送幛人的自称“×××敬挽”。
  匾额,是盛大丧礼上的特有奠礼,多出现在官宦仕绅之家的丧事上。多由伟人政客、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受丧家之托纵笔定匾。挽词与祭幛相似,不过更加文雅、庄重。一般为四个字,题上下款,但不用印。匾额为一整幅宣纸,加上绫边约为五六尺长,两尺半宽。送匾人要先写好挽词,送至冥衣铺,请裱糊匠扎个秫秸架了,糊上底衬后,将挽词裱在上边,四周以豆青色绫子沿边。其样式与裱出来的字画相同。
  挽联是民国以后兴起的奠礼。一般用已裱好的宣纸或白布,每幅两条,分上下两联,写上对仗的挽词。如挽男:“大雅云亡,绿不青山谁作主;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神。”挽女:“青鸟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玉箫声断,秦娥去后凤楼空。”挽联有上下款,但不用印。其形式,有用两联的,写一首七言绝句,有用四联的,写一首七言律诗。

梦见奔丧篇(2):客家的丧葬习俗有哪些


  葬礼是否用心是对已逝之人的尊重。如今还有着许多的少数民族用着崖葬这样特殊的丧葬习俗,你知道客家丧葬习俗是什么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客家的丧葬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的丧葬习俗
  不一样的地方过岁:人在病危弥留时,其子孙要守护在床前待其断气。旧时老人过逝时,要祖上有血缘关系的裔孙,才能在厅厦里断气。而女人是外人,故不能在厅厦里断气。所以男去世曰“正寝”,女人去世曰“内寝”。现在男人、女人都在间房里断气后才抬出厅堂。
  人在临死时,要拆掉其眠床上的“天仙架”和“蚊帐”:据说人死后,其灵魂要归西方,如果死时不拆“天仙架”、“蚊帐”,对死者不利。拆下死者的四块眠床板,拿到厅厦里(上厅)搭一个铺位,放遗体。但有规定:在厅厦男人放在左边,女人放在右边。
  人死时,子孙等亲人要跪在其床前为其“过世”。人死后,要为死者洗澡。由做媳妇的或妻子、女儿去河里或井里买水。旧时买水的人要哭着去,回来的时候不能哭。否则对孝家不利。买水前要往河里或井里丢若干个钱币,向河唇伯公或井水伯公买水。买水时,反手用碗一次舀水,多少都不能再舀第二次。水买回后给死者象征性的洗身,只在死者从头到脚抹下去。
  洗澡这项工作由其子孙和请一些人帮忙。洗澡完毕,穿上寿衣、寿鞋、寿帽。抬到厅堂上预先摆好的铺位上放好。抬遗体出厅堂时,孝堂先挂好孝帘。如果死的当日的日子(即不是重丧日)就可以同时响锣开孝。响锣后就可以在治丧内的早晚响锣开孝。
  如果死的日子不好(即重丧日)就要等交好日子时才可响锣开孝,这时响锣前要先碎火钵,才对主家有利。“火钵”是把烧红的火碳装在一泥钵里,向天褥告:“红红旺旺,越烧越旺”这类的好话,当天碎破。
  放遗体有规定:“男左女右”。即男人放在正堂的左边,女人放在正堂的右边。死者头上方放一盏灯,叫“头灯火”。据说阴间地府黑暗“头灯火”照亮死者行路。遗体放好后,主家便可随时烧化预先准备好的“路票”纸钱等。然后择吉时安灵入殓等治丧仪式。
  遗体停放好后,孝主有几件到事同时进行的:①理事礼生、②买棺木、③拣治丧日课、④如果是妇女去逝,要马上派人通知死者的娘家(俗称“报生”)。
  请理事、礼生,旧时,孝主要到本房或本族内有身份、有治丧经验的人家中哭着地跪请求他来料理丧事。当理事人来到孝堂时,孝主按自身的能力把钱交给理事人,由他们去操办丧事。孝子孝孙们则在灵堂守孝。理事人会根据治丧日课安排好治丧事宜。首先,拟好做佛事、桌席、工作人员的通盘计划。做佛事是请和尚还是斋姑;桌席根据治丧工作人员、亲戚人数和场面来估算人数。
  治丧工作人员一般分为:理事、招待(男女若干人)、礼生、执事、采买、保管、接、挂横彩、司香、扶孝子、厨师、帮厨、煲开水、电工、送葬(其中:路炮兼撒路纸1人、头锣2人)、灯笼2人、彩旗2人、铭旌1人、锣鼓(若干人)、抬柩(若干人)。治丧工作要有机结合,分工合作。
  礼生是懂礼仪全过程的人。他会根据日课写好“讣告”,布置好灵堂,做铭旌,写孝单,根据死者身份为人拟写好丧联和根据死者生平写好“哀章”、“奠章”。
  行祭时,礼生要唱念礼仪。如果是男人死,礼生由本姓族负责,如果是女人死,因为“请谥”、“成服”、“孝子礼”要由外氏负责,所以外氏(妹家)来奔丧时,要请其姓里有声望的男人一起来,其中要有礼生,买棺材。遗体停放好后,因为旧时松口地区都是停柩做佛事后移柩还山土葬的。
  为防遗体腐烂,日课师都会拣在死后一对时(24小时内)进行入棺小殓、大殓,所以要尽快准备棺木,旧时,有的人生前已准备了棺木。不管是新买的还是预先准备的棺木都要用“桐油石灰”在棺木内把缝隙油好,以防“腐汁”渗漏。小殓时孝子、孝孙等五服亲人到齐“祭脚底”。
  后安灵、小殓时把遗体用“扛巾布”抬进棺木里,按男左女右放在上堂。棺盖用两块柒片架着,亲人从外面还可见遗容。大殓时,孝子全家及五服内亲人作最后向遗容告别。用手醮黄酒在死者口中抹一下,表示最后一次的侍奉,然后响锣加棺盖钉上四枚大铁钉(如果日子不好,便不能响锣,叫“偷殓”)。遗体入殓后棺材就称为“灵柩”。
  拣日课。日课师会根据死者的死日好坏(即死日是否重丧日)拣好能否响锣或何时响锣,安灵、小殓、大殓、起坛做佛事、出柩、还山等。时日和大、小殓、出殡时那些属肖的生人是不能看或不能近前。
  报生。如果死者是妇女。遗体停放好后马上派人到其娘家“报生”(其实是“报丧”)娘家便组织人员前来“探青”,娘家探青的人要在入殓前到来看遗容。据说是娘家人前来验证是否正常死亡,有无虐待迫害致死的情况。旧时有“男死怕屋下,女死怕妹家”的说法。
  如果其姑婆受虐待非正常死亡,妹家会闹灵堂下不了台,旧时如果妹家未来探青,不能入殓。娘家探青时,要请其族内会哭叹的女人,将到孝堂门前时一路哭着进门,这时孝主全家要在大门外跪着哭着迎接。女人先行,男人在后。
  女人哭着直入孝堂,孝子孝孙等要等男外氏来扶他们才能起身,旧时,如果有不孝子孙、外氏有意不去扶他们,让他们久跪在地。旧礼教森严,不敢不从。在正常的情况下,接外氏的场面是非常悲痛感人的,旁人都会陪着流泪。探青的外氏要回去,不在那里留宿。回去便准备奔丧事宜。
  遗体大殓以后,请人做好“灵屋”,铭旌。松口地区死者的铭旌,用木框作架,红纸黑字,男人死后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谥)△△几十几寿,△△(名字)某(姓)府君之灵柩。“如果是女人则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庶妇“(谥)△△几十几寿某(姓)母某(女姓)孺人之灵柩”。
  字数要合生老(即合一、二或六七数位“谥”字在侧不算数字)其中的“之”字是供合“生、老”之用,可有可无。现在推行火化,没有灵柩,可直接写“灵旌”。铭旌上端,把纸扎师做好“铭旌头”固定好。
  如果是男人死,铭旌放在“灵屋”的左边,女人死便放在右边。灵屋放在“八仙桌”上面,中间放好灵位(目汁牌)供安灵之用。旧时出殡送葬时,铭旌是专请叔公头(女人妹家头)擎上山去,现在只擎出大门,另请别人擎上山。
  如果有佛事做,佛事起坛前二、三天要把“讣帖”送给各亲戚,送讣帖的人不要把讣帖送进其屋内,也不要手对手交接,只能放在大门外,男死则在大门左边,女人死便放在右边。亲戚出门看后把讣帖当天化掉,问明一些情况,用蛋煮米粉谢酬,现在给一个红包给送帖之人。收到讣帖后亲戚们便准备好祭品,做好横彩,请一人担在起坛该日前去奔丧。
  女人死时,妹家奔丧人数一般有十多个人,有该姓的妹家头有懂礼仪的礼生执事。接妹家时,孝家子孙等要到大门外响锣跪接(形式与探青时一样),其余亲戚来奔丧时孝子不必到门外接。可在灵屋前跪接,亲戚行香后才扶起他们。旧时,男人在灵前行香,女人哭着直入灵柩前哭灵。孝媳、孝女等在灵柩陪哭。内宗妇女在旁搀扶劝慰场面十分伤感。
  起坛做佛事。松口地区做佛事俗称“做斋”。人死后请和尚或斋姑超度亡灵(有的有钱人还在世时就先做斋,叫做生斋)做佛事,有请和尚的,也有请斋姑的,也有请和尚、斋姑一起做的。一般人家做“半夜光”:也有较有宽裕人家做“一日一夜”。旧时,松口曾有人做过“七日七夜”的佛事。做佛事时,和尚或斋姑要先当朝“起坛”。
  做“半夜光”是在当天下午选吉时起坛至凌晨4时左右,“一日一夜”则要在当天早上起坛至明天凌晨4时左右,起坛后才吃早餐。起坛是把神佛请到孝堂才开始做佛事超度亡魂。如果不是在家中过世的人,起坛前要先在三叉路口招魂入屋,半夜光的佛事,包括:起坛、下关、奠饭、三辰苦、二简忏、开光、过十王大勘,打关灯(女人则打莲池、拜血盆)。拜弥陀、拜鸿福、忏井、送神。
  “一日一夜”的佛事,包括上述的外,还有佛子过桥、七星忏、鲤鱼穿花等。
  客家的禁忌
  1、春节禁忌。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2、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
  3、食饭夹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食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进食的信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
  4、住房内摆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的象征。
  5、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
  6、生了孩子不直呼生了,称“供”了,“轻”了,或“产”了。
  7、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直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
  8、探病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下午喻日已过昼,晚上喻日落西山,初一、十五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候病人忌直呼病字,宜询问“哪时不自在?”“哪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9、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
  10、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11、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等,宜称“大姊”或“细妹”,否则易因为错称而得罪人。
  12、数字禁忌。客家人忌4678。4喻死,7亦象征死了,4466是对傻瓜的贬称,7788是指无是生非、讨人嫌。
  客家的饮食风俗
  豆腐有“头富”的谐音,而婚宴中却非常忌讳豆腐角,缘因豆腐角 “角(各)打角(各)”,感觉不甚吉利。另外,豆腐只有老人逝世才称“白豆腐”。
  在操办婚事时,客家人往往会在自家床上撒满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或粟子、龙眼、橄榄,寓意美满婚姻“早生贵子”(龙眼喻龙子,橄榄喻揽子)。
  看望病人时,一般携带苹果、柑桔,谓之平安吉祥。
  再如猪血忌直接称呼,而改称“猪红”;猪舌亦忌直称,而改称“猪利”。因“舌”与“蚀”相谐,暗含蚀本之意。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有道是“鸡聚鱼散”,鸡谐“吉”,客人一般忌讳将鸡头(吉头)吃掉。做好事时,将鸡、鸭头朝上摆放,鸡心、鸭肝等也放置其上,以示“整副心肝对待你”,要坐上横的贵宾先动箸夹吃,旁人才能吃,非常具有礼仪。
  鱼寓意“年年有余”,一般在宴席最后出菜,但是在打灶头时,客家人一般不吃肉丸、鱼丸,因丸谐“完”,意即没了。
  煎鸡蛋、炒猪肠却是备受欢迎和喜爱。因为蛋又称“春”,即春春光光;肠谐取“长”,即长长久久。
  吃饭时,忌敲打碗筷,或弄出过大声响。若宴席中不慎将碗盘摔碎,切忌说“碎了,破了”,应道“发财,大发!”筷子掉地上,应道“还有人请啊!”都道是入乡随俗,外来客人在饮食习惯和言行举止上尽量与之一致,自然会更受客家人的欢迎。

梦见奔丧篇(3):陆河的丧葬习俗是怎么样的


  按照陆河客家人的民俗,祭祀的时候去者的亲戚是不允许参加,即使是去者的女儿也一样,那陆河还有哪些丧葬习俗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陆河的丧葬习俗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陆河的丧葬习俗
  接外家
  陆河人称死者妻子的娘家为“外家”。人死时,外家奔丧人数一般单数,十一人左右,该姓的外家有懂礼仪的礼生执事。接外家时,先在去灵堂的路上摆上一张八仙桌,外家来到来时,孝家子孙等要到八仙桌前跪拜迎接外家,先由族长接待,交接大锣,最后把大锣交给孝子的长子,长子把锣顶在头上直至大厅前,等待外族长交锣时用。其余亲戚来奔丧时孝子不必到门外接,可在灵屋前跪接,亲戚行香后才扶起他们。孝子一定要外家牵起才能起身,然后直奔灵柩前继续守孝,外家人也跟随前去,个族长举行“交锣”仪式,仪式结束后,外家人等跟死者见上最后一面,与死者说上一些“可以放心而去”等安慰死者的话。
  出 殡
  外家告慰之后,八仙把厅中的孝帘布拆下,灵屋放到上厅左右边角。八仙立即封棺,把棺材抬出大门,谓“出殡”。八仙把棺材抬出后放在门前准备好的长凳上,孝子要把毡子和生鸡(没有阉的公鸡,准备做法事用)盖在棺材上,等待做法事。
  出殡前道士(我们这里称为和尚,中国传统的教为道教)要引魂出门。放一串鞭炮,鸣锣击鼓。但要注意,棺木刚出门时与死者生肖“相冲”的人一定要避开,不得正视棺木出大门。据说此时有一股“刹气”。道士一般会在出殡前把“通知”张贴在门旁边,告诉在场哪些人的生肖不宜参加。若此时有生肖不宜者正视棺木,回到家不久便会重病一场,甚至会被“冲死”。
  起坛做法事。陆河地区做法事俗称“做斋”。人死后请道士或斋姑超度亡灵(有的有钱人还在世时就先做斋,叫做生斋)做法事,有请道士的,也有请斋姑的,也有请道士、斋姑一起做的。一般人家做“半夜光”:也有较有宽裕人家做“一日一夜”。
  行祭。法事做完后,便按课师拣取的吉时准备行祭礼,行祭前要响三阵大锣,催人前来参加祭礼,第三阵锣响后,便开始“请谥”、“成服”等祭礼仪式。
  成服。出殡后,孝子们要穿上孝服,孝服是孝子孝孙等五服内亲人,为死者穿的孝衣,准备行孝子礼,有的场面较大的可能在起坛前先成服。
  送 葬
  孝子礼、开追掉会、奠礼完毕后便是“出殡送葬。
  “绕棺”时木扛出在大门口放在两张凳子上放好。这时做媳妇的(老婆或女儿也可以),就要围绕棺材走几圈,边哭边喊跟死者作最后的告别。
  抬棺出行:这时铭旌由族中长辈(女死由妹家头)抬出大门,现在另请人送上山。
  送葬队伍排列有顺序。“打火把”的儿媳或者侄嫂要先行,接着是放炮撒路纸的,然后是头锣、灯笼、彩旗,铭旌、锣鼓、灵柩,后面是孝子、孝孙孝女等五服内亲戚亲友。送葬队伍伴随着锣鼓声,孝子孝女们的嚎哭声,隔一段时间响一单响鞭炮,唢呐手吹哀歌,向埋葬地点走去。
  路祭:送葬队伍来到三叉路口要举行路祭。此时再向死者的灵柩再祭祀一次,在开阔地段摆香案祭品,现在没有此习俗,只让棺材稍微停留一会,叫乐队绕棺几次,道士绕着棺木念经文。路祭完毕,亲友和做媳妇不能送到山上的人可以回去(不能原路回)不必再送了。其余要送到埋葬地点。现在要等到棺木送上灵车就可。
  做 七
  新中国成立后,丧事简化,取消法事做斋。2001年后,实行殡葬改革,取消土葬,盛行火葬,但丧葬的主要习俗还是沿袭了下来。
  做七分为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七七为圆七。
  现在的人比较简化,三七一般是去者的女儿给做的。元七是最后的一个七。去者主家一定要煮?子圆,意为圆满。
  去者家属还要看参加圆七来的人数多少,买拖鞋给来的人,意为丧事已经全部完成,感谢参加这次葬礼,送给你鞋子,从今以后脚踏四方,方方顺利。
  带 年
  客家风俗里面,如果去者过了生日才去的,一般就不用为他祭祀,否则就要在去者生日那天用三牲酒席给予祭祀,俗称带年。
  开 青
  开青一般是指去者落葬后按照男双女单的年数进行开青的。所谓双是指双数年,例如:二、四、六。女的就是一、三、五。
  去者如果是男性,一般在第五年或者五年后进行(因为去者的肉一般要在这个时间段或者更长时间才会消失,取骨头装在盎中(金斗),现在实行火葬,这个环节可以省略);女的为第六年或者六年后。之所以要选择这么久的时才捡骨头,跟去者尸体上的肉有没有完全腐乱了有关。如果碰到尸体还没有腐乱的话,就要等些日子。
  开青时要做艾绒?。因为?是青色的,图个谐音。还要有一棵子琳树,“子林”要个谐音,象征子孙很多。
  祭祀前要把子琳树插到地坟顶。
  开青过后,以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祭祀活动了。
  关于居丧
  居丧是孝子们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生活诸多方面的节制,以示对亡者的哀悼、思念。传统观念认为,婴儿出生后三年不离母亲怀抱,时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亡故后,儿子也应还报三年,即居丧三年。
  从出殡到三年居丧期满,按古礼有反哭、虞礼,卒哭、付礼、小祥、大祥等仪规。反哭是埋葬后的哀悼;虞礼是安魂礼,要进行三次;卒哭即向灵位献供、举哀,之后早晚可以不再哭悼。付礼是新神主迎入祠堂,附于祖考或祖妣之旁,礼毕将新神主移回原位。丧后第十三个月行小祥礼,第十五个月行大祥礼。第二十七个月行谭礼,意思是淡然平安,丧家不安的心情、举止从此可以安宁了。行过谭礼,三年居丧即告结束。
  三年居丧是对孝子的要求,又称守者。依照古礼,居丧三年内不能外出做官应酬(做了官的要辞官守孝),也不能住在家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睡草席,枕砖头土块。粗茶淡饭、不饮酒、不吃肉、不与妻妾同房、不听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当然,居丧不是不可以变通,但变通要有条件,《礼记·曲礼》中指出“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意思是如有疾病,可以不拘礼。另“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下惟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孝子年龄大了也不必拘礼,可以饮酒食肉,在家居住守丧。此外,如国家有事,家礼应服从国事,孝子可不拘居丧之礼,出来为国效力。
  服丧期间遵行的禁忌礼俗各民族有相通之处。壮族孝子守丧期间禁止同房,不赶圩,不剃发、不参加歌圩,停止一切社交活动,每顿饭先祭亡灵。满族人在守丧期间也有许多禁忌、仅服饰上就有诸多讲究。如果是位老人去世,腰带、包头飘带为一长一短,二老双亡则腰带、包头飘带一样长。孙子辈的带子上加一红布条,重孙辈则加两条。妇女在服孝期间,鞋上蒙浅灰色布面。另外,鄂温克族、土家族、朝鲜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丧期间都有不理发、剃须的习俗,据说是为报老人对小辈的养育之恩。
  在回族的风俗习惯中,最有民族特点的当属具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情的丧葬仪式了。回族把死叫做“无常”或“归真”,称死者为“亡人”或“埋体”,病人已死,叫做“咽气”,一般忌说“死”或“死人”。他们以“得土为安”,有人“无常”之后,实行土葬,反对火葬,因“真主”对坏人死后有“火狱”之故。实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早亡晚葬,夜亡早送。若子女亲人在外,临终前遗嘱时,可以等一两天,但不得超过三天以上,以免死体腐烂、发臭。如死于轮船即可海葬,死于异地者可以就地安葬。回族人不用棺木,无贫富贵贱辈分大小,一律平等。
  回族有自己的坟场,不去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场埋葬。有些坟地由姓氏来命名,如广州宛葛斯墓、福州阿莱丁墓、扬州穆斯林先贤普哈丁墓、南京的郑和墓、刘智墓、常遇春墓。有些墓地以时间、人口、地名命名。如呼和浩特回民坟中的老墓地自明末清初就开始埋亡人了。西人坟以居住于呼市甘宁青新陕等地回民主为的坟地。大同坟是山西大同籍回民的坟地。可见陵墓和坟地与回民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梦见奔丧

http://m.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69172/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河南高考作文真题在行动前多一些思考

高考作文真题

江苏高考作文真题凡人智慧范文(精选19篇)

高考作文真题

江苏高考作文真题凡人智慧(合集19篇)

高考作文真题

江苏高考作文真题凡人智慧(合集18篇)

高考作文真题

历年山东高考作文真题及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合集6篇)

高考作文真题

江苏高考作文真题凡人智慧【21篇】

高考作文真题

重庆高考作文真题难度(合集二十篇)

高考作文真题

广东高考作文真题仰观宇宙,俯察万物【十三篇】

高考作文真题

往年高考作文真题沙子与珍珠汇编15篇

高考作文真题

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十一篇】

高考作文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