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汇编二十一篇】

2023-10-31   来源:艺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汇编二十一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音乐教育正逐步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其中建制完备的管乐队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其整体演奏水平比较落后,甚至在演奏训练中走进了误区,影响了管乐队的良性发展。

如不及时找出对策,那么管乐队的发展将越走越窄,甚至消失。

关键词:艺术实践;研究;探讨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音乐教育正逐步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它作为现代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我市很多学校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分别建立起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等音乐实践团体。

但由于我市的管乐训练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整体演奏水平较低,甚至在训练中走进了误区,影响了乐队的良性发展。

如不及时找出对策,提高乐队的整体演奏水平,那么管乐队的发展将越走越窄,甚至消失。

一、从兴趣入手,加强管乐训练的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才是确保学校管乐队成功运行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任何音乐教育中,技能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管乐也是如此。

管乐技能的训练是枯燥艰辛的,它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是以时间叠加为基础的。

但学校管乐队毕竟不是专业演奏团体,参加的学生大都没有任何基础,一切都从头开始,从发声练习、音阶到练习曲直至分声部的练习与合奏,它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因此而松懈,训练中有着很大的惰性和抵触情绪。

那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任何音乐作品都通过其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音色的变化来直接表达人的情感。

因此让学生多接触他们熟悉的音乐作品,多听多看优秀管乐队的演奏,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加强训练的趣味性,促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并力争以完美的演奏去再现音乐作品,体会由创造带来的乐趣。

二、从专业入手,加强管乐训练的科学性

管乐训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本着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现在很多管乐队在训练中都存在各种毛病,所以只有克服不足,才能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1、错误的呼吸方法

管乐在吹奏的过程中,其音质、音色、力度等无一不和呼吸有着直接关系,呼吸可以说是管乐吹奏之源。

有的学生为了深吸气,于是拼命吸,甚至双肩耸起,但在吹奏时反而感到气短胸闷。

其实这样的吸气只是将气息浅浅吸入,没能发挥横膈膜的作用,使气息失去了支撑,必然造成吹奏困难。

管乐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就是让胸部和腹部的呼吸肌肉同时参加呼吸运动。

吸气时,使胸廓下部、腹部、腰围向前后左右扩张,就像嗅着花的芳香一样,将气吸入到肺的底部。

呼气时不要松散,能充分利用腹肌的压力和横膈膜的支撑,将气流控制成一条平稳的“气线”。

整个呼吸轻松舒畅,上下贯通,能自如的控制气流的速度。

这种方法学生可利用仰卧床上或急吸缓呼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2、不正确的演奏姿势

柔美的音色、正确的音高是每个吹奏管乐的人所追求的。

由于管乐器主要依靠管内空气柱的震动发音,依靠手指按键或按活塞调节音高,所以不正确的演奏姿势,往往会造成吐音不清、连音不连、断音不断的现象。

有的学生一吹到高音或气息不足时,就会使劲抓住乐器,用嘴唇去压住号嘴,结果上身僵直,手指的灵活性降低。

其实,只要掌握各种乐器的基本把持姿势,保持自然放松的演奏状态,充分利用乐器指托的作用,依靠手指的主要关节灵活轻松的按键,下压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手指劳累过度而僵硬。

3、易变的演奏口型

木管与铜管乐器,它们在吹奏口型上是完全不同的,甚至于同一件乐器在吹奏高低音时的口型也有变化。

要使管乐器的发音正确优美,要靠科学的嘴唇震动、正确的口型控制,在气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唇肌的松紧、号嘴的位置,都直接影响到乐器的音色、音准。

有很多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运用口型,且气息支持不够,于是只知道鼓腮用力吹,但高音吹不上,低音下不来。

口型不正确会导致唇肌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失去控制,很难获得理想音色,因此要根据口型的要求和自身嘴型以及牙齿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不管是哪一类管乐器,在吹奏过程中,位置一经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可轻易改动。

否则会使嘴唇肌肉处于紊乱状态,影响吹奏方法的巩固和吹奏技巧的提高。

4、错误的音色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都误认为管乐的音量越“响”越好,因片面追求音量而忽视了音色。

有的学生由于唇部过于紧张,发出的声音太紧太闷,缺乏亮度,有的唇部缺少张力,气息过强,缺少穿透力。

要克服音色概念的错误,首先要提高对音色的鉴赏能力,多听正确的示范,边模仿边练习;其次,每个发音的共鸣点要自己去体会,嘴唇的细小变化对音色都会有影响;最后,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的方法练习,直到形成正确的音色概念并长期巩固 。

三、从评价体系入手,对管乐训练进行正确的评价

音乐教育,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管乐队不是专业的演奏团体,也不是培养专门音乐演奏人才的,它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延续。

因此,学校、社会和家长不能以专业的要求来衡量管乐队组建的成功或失败,而要以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来进行评价。

我们要看通过管乐队这个媒介,是否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作用,是否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不能以影响学习为理由进行批评,甚至于用专业演奏团体的水平来比较。

当然,这不是说放松管乐训练的要求,反而要以专业标准和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管乐队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与奔放的性格构成了它独有的个性。

管乐队在我市各级各层学校中的出现,这表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素质教育正不断得到深化和具体的实施。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训练,切实把美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管乐器的演奏和训练》,任育,人民音乐出版社,10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2】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脚步的加快,幼儿教育工作也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

为大力培养中国孩子具备创新性思维以及多方面能力,幼儿园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革新,而其中最为凸显的则是幼儿园艺术整合环节。

本文从幼儿园艺术活动主题整合开始,提出了我国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主要以对话、体验及趣味三方面策略为主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 艺术整合活动 实践策略

引言

为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大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艺术整合活动的形式,将艺术融入幼儿教育之中,积极挖掘在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艺术潜力。

而大部分艺术整合活动都以创意美术、音乐及综合艺术活动为主。

积极配合幼儿对于艺术的理解程度与发展潜力,积极有效引导幼儿的艺术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基于社会发展程度,教育改革阶段性效果,对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简单探究。

一、整合主题活动,形成艺术活动

(一)融绘画于音乐之中

音乐活动主要以舞蹈学习、歌曲欣赏以及乐器演奏三种形式为主,因此,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适当融入一定的绘画艺术,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而且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理解音乐教学以及绘画艺术。

比如,在歌曲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引导小朋友用画笔画下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

这样不仅有助于小朋友更好的体会音乐的内容以及节奏的`变换,更能够有利于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艺术体验的厚度。

(二)融表演于美术之中

美术活动主要以绘画、泥塑、手工等形式为主,倘若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加入丰富的表演形式,则能够有效增加活动的层次感,使小朋友的艺术体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手工活动之时,可以在手工制作结束后追加作品展示一项。

可以通过走T台等多种表演形式引导小朋友多方位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

如此不仅能够延伸手工制作的乐趣感,更能够有效增强小朋友对于艺术美感的体会。

由此表演与美术的结合则能够发挥其双剑合璧的功效,在有效挖掘小朋友的表演潜力以及美术潜力,增强小朋友的现场表现力,综合发展。

(三)融艺术延伸方式于主题活动之中

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根据某一主题,有序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逐步增强小朋友的感知能力以及活动体验。

例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光明、眼睛等联想词延伸到眼睛的特征、作用等方面,继而通过故事讲述、自由讨论等环节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并可以结合这一主题排演海伦凯勒的故事情节,让小朋友明白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以及顽强意志的强大作用。

这样在主题活动中增加艺术延伸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小朋友的艺术体感,并且能够在艺术学习中增加人性品格教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是加强了艺术主题活动教育的教育意义。

二、实践策略探讨

(一)对话策略

对话的存在目的就是更好的实现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对话策略,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教育对话中,教师和在园学生分别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并且在具体的艺术活动之中,对话不仅仅涵盖了教师和小朋友两个主体,更是延伸至艺术文本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可测性。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加强与小朋友的沟通交流理解,教师可以以对话策略为基础,从激活幼儿对话意识、激励小朋友主动参与对话中来,并且对小朋友进行一定的对话指导,将自己的言行与小朋友相匹配,增强双方的相互理解度,从而有效推动整个艺术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障了小朋友对于艺术更好的理解。

(二)体验策略

有计划的开展自主体验式艺术活动,有利于小朋友在自我体验中主动创造,实现自我潜能的挖掘。

作为一种接受性体验而言,有创造性的体验更有利于小朋友创造性的发展。

其实践意义在于给予小朋友高度的参与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喜悦感,因此对于艺术创造产生更大欲望,同时开发小朋友更多的艺术潜能。

有效综合吸引力大的故事情节、听觉享受的音乐内容、感性激发的戏剧以及感官刺激的美术等多方面资源,为小朋友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实践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小朋友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

同时,各类艺术媒介的有效融通,更能够增加艺术活动的创意性,不仅在实践中产生巨大的效应,更能够为将来艺术整合活动的有效发展革新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趣味策略

调查表明小朋友对于趣味性强的艺术活动具有更长久的关注度,从而诱发小朋友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以及创造热情。

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趣味策略就成为了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首要的前提策略,由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深度探究。

首先:选择趣味性强的活动素材。

活动素材的选择标准应以恰当的趣味性为主,根据幼儿教育者自身对于小朋友情趣的理解,在前期选材环节尽可能选择能够与小朋友产生艺术共鸣的活动素材。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2

中学英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中学英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英语语感教学法”教改实验七年回顾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梁仪

(一)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费时低效”问题,突出表现在“聋哑英语”和“文盲英语”的症结上.即中学六年英语课多达近千课时,却仅学1500多个单词,多数学生高中毕业时仍然听不憧、说不出、读不顺、写不对,所学英语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英语真的如此难学?

其实,现代英语是世界上最简单易学的语言,二次大战后英语能在全球迅速推广,成为世界15亿以上人口厂“泛使用的国际性通用语言,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英语并不难学。英语是表音文字,由26个笔划简单的字母去拼写所有的词句,可以以少生多、以简驭繁,在简明易读,简单易学,简便易用等方面远远忧于汉语等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最大美点是词形变化多,不易掌握。但在所有的西方拼音文字中,英语的词形屈折变化却是最简单的,它只有四种基本词形变化。因此,英语主要靠词序和功能词来组词成句,表情达意。这恰好与汉语的特点相一致,汉语正是完全由字序和虚词组字成句的。更难得的是,据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耶斯帕森(0.Jespersen)统计,英语中竟有多达9l%的句子结构与汉语句式相吻合、同属SVO句型,即主语――谓语――宾语。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与英语亲缘关系很近,同属日耳曼语族的法语中只有约64%,德语中仅有的30%的句子属这种句式。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显然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已经掌握了汉语这个世界上最复杂难学的语言,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上都是有天资的,学习现代英语时更具备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历来都是快速高效的,早在建国之前,多数学生就已达到了中学六年英语基本过关的程度。许多文化名人和学者如朱生好,葛传粱、肖乾等,竟都是自学英语成才的。所以,举世闻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理查兹(A。Richards)和吉普森(CaCJibson)都说过:“中国学生是世界第一流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也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英语说得最好的都是中国人。”

(二)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育长期以来费时低效?通过全面深入的反思,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放我们的外语教学思想受到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严重的思想束缚,深深地陷入了盲目性:

-、凯洛夫的“三个中心”论建国之初,我国教育界举国一致学习、贯彻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理论。凯洛夫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论统治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并主宰着一切教学活动。英语课成了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讲解教材内容的场所,学生则成了被动地接受灌输、强记硬背教材内容的容器。便英语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应遵循的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目的性、主动性等一系列根本性原则。

二、盲目照搬国外外语教学洁学法半个多世纪以从,从翻译法、法接法、听说自觉对比到、视听法、情景法、交际法等国外外语教学法都被走马灯似地引进,照搬放我国的英语课堂上。我们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外语教学法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受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任何一种国外外语教学法都不是为我们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学英语而设计的。因此,不宜盲目照搬。更何况它们各自都有局限性,并非十全十美。

三、功利主义的应试教学拔茵助长式的应试教学导致了英语课上“详讲知识、细抠语法、死记硬背、题海应试”等典型错误的语言教学模式,几乎是“怎么错就怎么教”,造成了听说方面的“聋哑英语”,读写上的“文盲英语”及交际运用时的“痴呆”英语,致使师生双方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过重。

正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思想束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偏离了正确的途径,深深地陷入了久学不通的泥潭之中,今天,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所以首先就要摆脱种种错误的思想束缚,否定墨守陈规。须另辟捷径,走创新之路,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创新教育,努力探索新的、符合中国国情、学情与教情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快速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

英语创新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必须遵循正确的外语教学原则。我们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高效的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科学性原则 遵循正确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交际理论与语言认知理论等。遵循正确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如认知心理学等。坚持科学的语言教一学观点,即英语语感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培养并获得英语语感是英语教学的核心。

二、实践性原则语言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中学英语课程既不是理解型课程(如数理化),也不是知识型课程(如史地生),而是技能型课型。英语语言和语言能力只能通过语言实践练习来培养。

三、综合性原则语言本身是复杂的,具有多元综合统一的特点,如语言结构方面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综合统一,语言能力的听、读、说、写综合统一。语言内容的语句、语段、语篇、课文综合统一,语义结构的形式、规则、内容、功能的综合统一等。因此,英语教学应坚持综合性教学。

四、目的性原则语言是认识工具、思维工具、交际工具,而工具的唯一价值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是使用英语:为使用英语而学习英语,为运用英语而掌握英语。同时,在使用中学习英语又是最为快速高效的学习途径。所以要努力做到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五、主动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教”处放主导地位,“学”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快速、高效地学习英语。

(四)

遵循上述英语创新教育教学原则,我们放1四o年创立了“英语语感学习法”,指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法。随后在1992年又创立了“英语语感教学法”,并从1994年起,在普通中学开展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英语语感教学祛”运用以下教学模式:

1、学法先导,调动潜力方法就是效率,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所以,教学的涵义是“教会学习”,首先要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习潜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反映了英语教学的主动性原则。

2、认识规律,突破关键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步认识英语的规律、特点,掌握学习英语的关键,帮助学生突破关键,提高学习效率,稳步提高。这体现了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原则。

3、扩大输入,听读领先始终重视大量系统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优先培养听、读理解能力,确保英语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在听、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稳步提高说、写表达能力,这遵循着语言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4、高效实践,培养语感重视朗读与背诵,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地进行各种高密度、高效率的课堂语言实践练习,促使语感的生成、发展与提高。这符合语言发展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原则。

5、学用结合,协调发展 师生均努力使用英语双向交流信息,运用英语扩大视野,学习文化,增长知识。・努力达到学用统一,综合提高英语水平,全面协调发展英语语言能力。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目的性原则。

“英语语感教学法”是一套完整式英语教学法体系,由30多种具体、实用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方法组成。它的教学措施是:

1、指导英语学法,培养学习习惯开学初,向学生和家长介绍“英语语感学习法”,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介绍该内容的具体学习方法,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坚持使用,形成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多种教材并用,扩大语言输入使用引进教材、听力教材、课外阅读教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读能力。

3、课堂英语交流,创造英语气氛用英语组织教学,提问回答,双向交流,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之中(immersed in English),促进英语语感的生成与发展。

4、坚持听读结合,重视朗读背诵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模仿读熟课文,进一步背会课文,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规范、+记忆牢固,为课堂综合实践练习,发展语感打好基础。

5、分解能力层次,突破难点关键对初、高中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明确提出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逐项过“五关”,即初中阶段:音节拼读关、语音语调关、单词记忆关。听力理解关、朗读背诵关;高中阶段:扩大词汇关、速读理解关、口语表达关、语篇写作关、自学提高关。

6、集中识记生词,分散巩固掌握开学初集中词汇教学,将全册生词按读音规则、构词规律等特点分类组合记忆。并要求学生勤查词典,通过围绕课文进行的实践练习分散巩固单词,达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7、重视课前预习,保证高级实践j对课前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即熟记生词、读顺课文、发现问题、准备实践。确保课堂上高密度实践练习,达到当堂练会、练熟,掌握新教材内容。

8、感性先于理性,实践先于规则 “英语语感教学法”反对详讲规则、知识。主张“语法句型化”,即化抽象的语法规则为具体的句型公式,在提供典型例句并初步理解语义后就开始模仿造句操练,在练会之后再适度总结语法规则,以练会、练熟为目的。

9、优化习得环境,综合培养语感尽量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家庭英语实践活动,如学唱歌曲、英语竞赛、课外阅读、英语板报、英语晚会等,使学生频繁接触英语,增加实践,浓厚兴趣,促进语感。

10、反对题海应试,集中培养能力 “语感法”反对功利主义的题海应试,认为它肢解英语,不利于提高语言能力,无助于培养语感,更是造成师生双方过重负担的根本原因。“英语语感教学法”致力于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在所有现行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作为素质教育的“英语语感教学法”,其创新思维表现以下八个方面:

-、创新的目标 致力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实际水平的提高,力争中学六年英语过关(即超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水平)。

二、创新的思路 认为教学首先要教会学习,从一开始就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三、创新的要求 主张流畅(fluency)先放准确(accuracy),语义meaning)重淤形式(form).在流畅的基础上求形式的准确。

四、创新的观念 运用综合性教学,突出语言功能,创造语言情景,进行双向交流。避免单一项目的分析性教学。

五、创新的认知 重视语言的结构与规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英语的规律与特点(如读音规律、重音规律、词汇特点,句型特点等),提高学习效率。

六、创新的语法 运用语法句型法、课文串讲法、集中识词法、五项同步法、句型结构法、词组组句法等一系简明、实用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七、创新的程序 创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程序,(即:值日生表演,检查

[1] [2] 下一页

预习效果,热身练习、熟练运用、归纳总结)达到当堂练熟、当堂掌握。

八、创新的途径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交际运用为主要形式和主要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以说,“英语语感教学法”正是创新教育的产物。

(五)

自1994年5月运用“英语语感教学法”在石家在市第32中学开展创新教育教改实验以来,己有七年了,教改实验范围从一所中学、四个教学班扩大到四百多所中学,六千多个实验班级,均取得了以下令人鼓舞的实验成果:

1、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普遍做到坚持课前预习,课上积极练习,课后及时复习,常听录音,模仿朗读,努力背诵,积极实践,主动阅读,勤放动笔,科学记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普遍明白英语课不是知识课、理解课,而是技能课。懂得学好英语一靠扩大输入,二靠勤放实践,三靠学用结合。树立了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养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3、顺利通过了语言语泪夫坚持听录音与朗读相结合,理解与背诵相结合,学唱英语歌曲与学习英语相结合,保证了学生语音纯正标准,语调自然规范,很快地、顺利地通过了英语语音语调关。

4、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力强坚持听读领先、英语授课、朗读背诵、课堂实践等,使学生有大量提高听力的机会,听力理解能力迅速提高,能用英语接受信息,能迅速理解所听内容并发现口语失误与错误。

5、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高多套教材并用,泛读与课外阅读起步早,阅读量大、要求高,使学生的英语阅读量数倍增加。不但扩大了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了英语水平,而且培养了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语感。

6、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坚持朗读背诵,增加课堂实践练习,组织创造性的口语表达,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很快,初二学生都普遍具备了连贯性的口语语篇表达能力。

7、具备了自学词汇的能力学生认识到词汇是学习英语的难点与关键,掌握了系列记忆、学习词汇的方法。“集中识词,分散巩固”使学生善于大量扩充词汇,广泛阅读使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以每年1000个以上的速度积累。

8、英语教学步入良性循环以培养语感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听力、口语流畅,反映敏捷、言语准确、记忆牢固、运用熟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越学越爱学,教师越教越顺利,整个英语教学形成了良性循环。

9、教师业务水平同步提高实验教师逐步掌握了正确的英语教学途径、方法与技巧,英语教学法素养迅速提高,越教越感到轻松自如。彻底摆脱了题海应试的繁重负担,有时间与精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语言能力。

10、学生英语水平数倍提高 “学法先导,掌握规律”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扩大输入、高效实践、学用结合.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际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不但消灭了“聋哑英语”,而且消灭了“文盲英语”与“痴呆英语”。虽然实验班从不搞题海应试,但在现行的各项笔试统考中,实验班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首届实验毕业班、石家在市第32中97级两个初中班在全省中考里平均100.3%分(满分120分),及格率达91.9%,优秀率达62.5%,分别比全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出20.9分、21.3和33.8个百分点,第二届实验毕业班, 32中98级两个初中班在省中考里平均101.2分,及格率达98石多(仅1人不及格),优秀率55石%,比全市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出17.7分, 289和22石个百分点。石家在第32中学是全市生源与办学条件最差的初级中学,能连续两年取得中考优异成绩是很不容易的。

随着教改实验的深入进行,实验班的成绩越来越突出:石家庄市41中99级初三两个实验班六个学期在全市期末统考中及格率均达l00%’优秀率一直在86%以上。全省统一中考的第二无,这两个班136名初二学生答中考笔试题全部及格,平均分达835分(满分100分),说明他们仅用两年就全部出色地完成了三年的英语学习任务。该校初一年级四个实验班在期末统考中竞取得优秀率达100%的惊人成绩。石家庄市43中学99级高中两个实验班从秋高一年级才开始运用“英语语感教学法”,仅经过两年实验航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统考, 79名学生中55人成绩合格,达到了英语基本过关的程度,通过率达70%。

以上成绩都是笔试统考成绩,如果进行听力和口试,考查口语能力,或进行阅读、写作单项测试,考查书面语能力,或进行英语综合交际能力和英语水平测试。则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势将更加明显突出。因为,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强,英语实际水平高是实验班的“强项”。我们坚信,只要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能力真正提高了,他们对付考试的能力也绝不可能差。而事实正是如此。

1月,英语语感教学法改革实验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回顾七年来中学英语创新教育教改实验的进程,我们体会到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开展创新教育。因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素质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己以发展学生的素质为核心,而学生的核心素质正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最高层次。创新是人的本性,创新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坚持创新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保证。“英语语感教学论”在坚持创新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正进一步深化这项教改实验,编写创新的英语教材,试验创新的测试评估手段,为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为实现中学六年英语过关而努力。

上一页  [1] [2]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3

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研究及实践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文献的梳理,提出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内涵,指出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应着力于教育理念、MBA教育的教学内容、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以内蒙古工业大学MBA教育管理项目为例,分析具体院校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实践方法,为我国MBA教育管理国际化探索良好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MBA;教育管理;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谙熟国际化条例、人文、技术、管理等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是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主流模式,为企业输出大量的精英人才。我国从1991年起开始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MBA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然而MBA教育在走向世界、融入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浪潮时,遇到了本土化与国际化如何更好的结合等问题,迫切需要在教育管理方面进行适应国际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现状,总结其发展的成功模式,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MBA教育实践经验,找寻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新思路与发展途径。

一、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的研究上,梳理近年来大量文献,研究成果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涵义,如舒志定、魏腊云、刘兰芝等从不同角度对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进行了定义;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必要性的研究,如张书祥指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如邓毅芳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强调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维持性学习”,主张“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张继桥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种方式国际办学、留学生管理、学术交流等提出了建议;李江红提到了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设立分校、授权、学位等教学模式的选择;第四,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如普女女总结了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四个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从理念、师资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做起。综上,目前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文献居多,但是专门分析MBA教育管理如何国际化的文献比较少,从众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文献中也不难发现,人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观点基本一致,而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模式也因各国各地区各学校的差异而不同。

二、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内涵及发展模式

(一)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目前存在着多种观点。魏腊云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产生的动因角度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国际交流。舒志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其本质是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信念的加强、国际化功能的扩张,融合本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以更加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活动吸收国际教育办学经验,力求发展和完善的本国高等教育体系,以促进国际教育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

结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本文主要从MBA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途径和其目标为主对MBA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阐释,认为MBA 教育管理国际化是指MBA教育在国际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国际惯例约束,通过合作、交流、协调等手段,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国际教育管理理念与体制,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使MBA教育管理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发展的需要。

(二)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实现随着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具有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其发展模式也是可以进行不同选择的。MBA教育管理国际化模式可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国际化,二是管理的国际化。而当今世界在MBA教育国际化上做的比较成功的当数美国的教育模式,其他西方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模式也有可借鉴的地方。总结以美国为主的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可以得出MBA国际化的成功模式主要立足于以下几种途径:

1.国际化的MBA教学理念。教育的国际化必先要求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变,只有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树立国际化教学观点,认清教育的本质问题,方可建立具有特色的国际化教育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等。MBA教育管理的国际化亦需要首先认清时事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国际竞争能力和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是MBA教育管理国际化的重要目标。所以要实现国际化,就意味着改革创新,需要理念先行。

2.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的一种主要途径。在国际化理念的指引下,MBA教学内容国际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是指在MBA课程体系中能够及时增设涉及全球化经济、文化等的课程,这些课程反映国际经济时事动态、富含世界管理先进理念和世界文化信息,能够增强MBA学生对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了解和与世界的交流能力。也有一些学校还特别增加了语言类课程的"比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教学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指围绕课程设置在教学中融人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多元文化特色、管理等领域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是在MBA授课中借助多种手段,采用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方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实战性与创新能力。国际上盛行的MBA教育教学方式可谓形式多样,主要有三大类即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模拟。具体如案例教学、实地调研、项目研发、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计算机模拟、行动学习、参观实习、学生开放式讨论与演示等。然而,我国的MBA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应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教学内容,保持本土文化,扬长避短,维持特色,这样才真正发挥了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3.管理体制国际化。MBA 教育是市场的产物,因此也一定要面向市场竞争。国外的MBA 教育在管理体制方面多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学校有很高的自主权,政府和行政机构主要是服务与配合,学校可灵活的建立规范化、国际化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和应对激烈的竞争。我国的MBA教育办学上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应该充分借鉴国外MBA运作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参照国际通用的MBA 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增强MBA 教育中心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及品牌意识,建立市场化、企业化MBA 教育管理体制。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4

5月21、22日我很荣幸和学校另外四名老师前往都江堰锦江丽景,学习由北京根基教育机构罗坚老师团队来蓉做的品格教育,在两天的学习当中,我们有所悟,有所感,也有所获。

21日,罗坚老师就品格教育,塑造美好人生展开了演讲,他把我们所有的人的行为风格表现分为DISC四种类型,D型人物有强烈的自信心,勇敢,有领导欲,如果用动物解释,那就是老虎,用职业来说,那就是导演,I型人物能言善道、乐观、贪玩喜欢跟着感觉走,动物解释:孔雀,职业解释:演员。S型人物忠诚、有团队精神、谦卑、以诚相待,动物解释:考拉,职业解释:观众。C型人物严谨、专注,自制,警惕、善于分析,动物解释:猫头鹰,职业解释:记录员。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行为风格,他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本来的自我,从而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也让我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他教会我们一个密码:因爱而变,因为爱所以要改变,但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是别人乐意接收的方式。表面上更多的立场是在认识自我,但我感觉更大的帮助是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也是属于DISC类型中的一种,让我们根据孩子的行为因材施教。

在“全家学品格”环节中,罗老师以游戏开始,让我们慢慢的进入家庭环境中,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想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格,必须要做到三点:第一、真爱,第二、真管,第三、婚姻第一。

真爱:不需要你努力我也会给你(比如拥抱),会让孩子有自尊,安静,真实,有价值感。

真管:要走出假管,看似在管。真正的管教是走心的。

要让孩子懂得规则和权威,不能做孩子的朋友(特别是6岁以前)他用倒置的漏斗形象的告诉我们,0-6岁的孩子如果没有规则,自由空间太大,就会变得没有规矩,当你在他6-11岁时慢慢约束他的自由空间,他就会开始不适应,在12-18岁时,约束越多,空间越小,你们的沟通也就越来越困难,这孩子也就越来越难管教,所以这样倒置的漏斗我们作为老师,千万不能这样去做,相反的从小给孩子约定俗成,慢慢的增加他自由的空间,而不是慢慢的减少空间,他会很乐意和你沟通交流,那么良好的品格在无形中就自然形成了。但真管时必须要注意“切勿在怒气中管教孩子,不可使孩子失去自尊和人格。”

22日,惠之老师就“教导品格的艺术和方法”为我们分享了许多,特别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和品格传递方面让我印象颇深。她说与家长沟通要采取三明治方法。

第一层:不要一开始就读错误,要从描述孩子正确的事开始。

第二层:不能指出孩子没有做的事,而是讲述孩子需要做的事。

第三层:不要对孩子当着家长面批评,要共同制定计划,以积极的口气评论孩子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孩子良好的品格做好铺垫。

公益短片《oneday》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爱是可以传递,品格也可以传递,所以教育孩子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开始,她说,教育就是一种氛围,一种纪律,一种生活。

让我们点燃爱心,传递良好的品格。22日下午汪源老师主要与我们谈及的是“如何与孩子谈性”,谈论的焦点更多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关于性,这当中的许多知识给我感觉只可意会。

第一,当孩子3岁左右,问你他是怎么来的?绝对不能回答他是洪水冲来的,垃圾堆捡来的,或者充话费送的等等,一定要明确的告诉他,你是妈妈生的。

第二,当孩子6、7岁了,问你他是怎么到妈妈的肚子里去的?你千万不要正经八百的,严肃的神秘的对他说,而是很轻松自如的告诉他,是爸爸妈妈的结合而来的。

由此,当他越来越大,他会知道,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汪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巧妙的回答孩子提出的性问题,第一、要有问有答,有问才答。第二,答案要符合年龄认知。

罗坚老师创立的根基教育,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重要的是能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传递,愿我们的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长为有品格的人。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5

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综述教育论文

1.转变初中美术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通过初中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造性成为我国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的是美术技法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美术技法实际运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美术技法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美术教学,从而不断地开发和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2.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充当着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充当和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美术教学原本就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思维的课程,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地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点拨,同时,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大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平等的师生师生关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平等、宽松、活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巧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的教学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结合新课改内容中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巧妙地、合理地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获得更多的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适时地渗透美术技法理论教学和美术技能应用教学中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分水油纸伞―――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一章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PPT课件播放一些世界各地的油纸伞,让学生能够通过幻灯片了解本堂课的大致教学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真实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总之,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的出发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美术课堂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6

组建中学体育俱乐部研究与实践

何亮

5月我校被南康市体育局定为南康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网点学校。近半年来,经过理论研究、考察学习、自我实践,本组在建设学校体育俱乐部中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现就其进行总结归纳,以对今后的工作有更大的提高。

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创造教育学校体育模式的一个实验,是学校体育在运行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动态体系的组成部分。

一、组建中学生体育俱乐部的意义

体育俱乐部产生于17―18世纪。早在16英国就出现了高尔夫俱乐部。它是机关、团体、学校中文化娱乐场所总称,英文CLUB意即“总会”,新中国50年代有些城市建立国防俱乐部。

当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改革中,建立中学体育俱乐部是开拓青少年人体素质潜能一个重大举措。中学体育俱乐部是在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领导下,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多样性、持久性业余的体育运动群众团体。在本部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体质,良好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欲望,自觉形成简化社会群体。在这群体中促进学生追求健康个性发展,培养有强烈集体责任感。使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在俱乐部中更加和谐的发展,为终身体育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基础。

二、中学体育俱乐部特徵与组建

1、中学体育俱乐部特徵

由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有些青少年会在个人社会过程中失去平衡与完整性,不满足现有行政指令性班组锻炼形式,有强烈的“重新配置”小群体的心理倾向,中学体育俱乐部是适合他们锻炼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征有:

(1)举办俱乐部是自愿的,因此参加俱乐部活动是自觉的;

(2)俱乐部里的活动小型多样,适合各人的兴趣爱好;

(3)俱乐部锻炼在业余进行,活动时间有保证。

2、中学体育俱乐部的组建

(1)制定章程。中学体育俱乐部章程应包括总则(性质、宗旨)、任务、会员权利与义务、组织权利与义务、组织机构经费及附则等内容。章程是俱乐部组织、管理、活动的依据。

(2)组建管理机构。俱乐部由分管学校体育副校长主管。俱乐部领导小组设在政教处,组长为该处的主任,团委、学生会及体艺组负责人为副组长。下设各项指导教师及社会、家长体育辅导员。(中学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网络图)

中学体育俱乐部管理职责:主管学校体育副校长负责召集各层人员讨论年度、学期俱乐部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并提交该校行政会讨论,批准实施。俱乐部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方案计划,指导员的配备或调整,各项指导员、辅导员制订教学、训练、比赛文件。校际会议每学期召开1―2次,处级会议(领导小组)每月2―3次,指导员会议每周1―2次。

(3)俱乐部经济设想。根据193月5日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精神,体育产业要与经济发展结全起来,使广大群众真正受到体育实惠,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得到落实。要改变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出钱由体委包办体育的做法,逐步发展到人民群众自己掏钱买健康,使体育活动成为家庭消费当中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据此,中学体育俱乐部也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来办事,拨响体育产业这根弦。学校可在体育俱乐部组织夏(冬)令营,举办假期培训班,组建“明星队”,组织各种竞赛,走出国、省、市门,主动与社会上的企业公司建立各种经济形式合作,促进双方发展,从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强化中学俱乐部生命力。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7

1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的操作性及实践性非常强,它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礼仪方面的知识,还可培养他们养成好的礼仪习惯。王瑞平专家将礼仪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提并论,认为其同等重要,且二者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他还指出,礼仪教育是我们互相之间交往的方式和在交往中可以互相接受的外在表现,其背后是双方均能且乐于认可的道德规范。可以说道德规范的外在化是礼仪教育的根本。这种教育本质上是特定的社会团体有目的、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对社交活动里的各种行为,进行较为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不同学者对礼仪教育的内涵界定有所区别,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相当的共识,即认可礼仪教育和德育之间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前者相较于后者而言,其外在表现性更为明显一些。因此,可以总结为,礼仪教育即为礼仪方面的教育,它利用人们的亲身感知与实践,培养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使得大家的行为有规范有教养,其涵盖内容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例如仪容仪表、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举手投足等,它既是道德教育,也是行为教育。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8

中学英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中学英语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研究与实践

――“英语语感教学法”教改实验七年回顾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梁仪

(一)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费时低效”问题,突出表现在“聋哑英语”和“文盲英语”的症结上.即中学六年英语课多达近千课时,却仅学1500多个单词,多数学生高中毕业时仍然听不憧、说不出、读不顺、写不对,所学英语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英语真的如此难学?

其实,现代英语是世界上最简单易学的语言,二次大战后英语能在全球迅速推广,成为世界15亿以上人口厂“泛使用的国际性通用语言,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英语并不难学。英语是表音文字,由26个笔划简单的字母去拼写所有的词句,可以以少生多、以简驭繁,在简明易读,简单易学,简便易用等方面远远忧于汉语等表意文字。表音文字的最大美点是词形变化多,不易掌握。但在所有的西方拼音文字中,英语的词形屈折变化却是最简单的,它只有四种基本词形变化。因此,英语主要靠词序和功能词来组词成句,表情达意。这恰好与汉语的特点相一致,汉语正是完全由字序和虚词组字成句的。更难得的是,据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耶斯帕森(0.Jespersen)统计,英语中竟有多达9l%的句子结构与汉语句式相吻合、同属SVO句型,即主语――谓语――宾语。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与英语亲缘关系很近,同属日耳曼语族的法语中只有约64%,德语中仅有的30%的句子属这种句式。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显然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已经掌握了汉语这个世界上最复杂难学的语言,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上都是有天资的,学习现代英语时更具备明显的优势。事实上,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历来都是快速高效的,早在建国之前,多数学生就已达到了中学六年英语基本过关的程度。许多文化名人和学者如朱生好,葛传粱、肖乾等,竟都是自学英语成才的。所以,举世闻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理查兹(A。Richards)和吉普森(CaCJibson)都说过:“中国学生是世界第一流的”。英国蒙哥马利元帅也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英语说得最好的都是中国人。”

(二)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长期以来费时低效?通过全面深入的"反思,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在放我们的外语教学思想受到了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严重的思想束缚,深深地陷入了盲目性:

-、凯洛夫的“三个中心”论建国之初,我国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举国一致学习、贯彻前苏联凯洛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理论。凯洛夫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论统治了我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思想并主宰着一切教学活动。英语课成了教师照本宣科一言堂讲解教材内容的场所,学生则成了被动地接受灌输、强记硬背教材内容的容器。便英语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教学应遵循的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目的性、主动性等一系列根本

[1] [2] [3] [4]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9

中学元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方案

各级部、各班级;

20XX年元旦将至,为深入推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关要求,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元旦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切实加强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学生共同传承中华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活动原则

1.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不代替家长签字。

2.按照“全员参与”的原则,结合方案要求,从实际出发,全员参与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

1、活动意义:“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一项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并赋予时代内容,从亲情之孝延伸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孝大爱,形成新的风尚和新的美德。

2、活动要求:各年级每班安排5人参与本活动。

3、活动方式:“五个一”活动包括为父母做一次饭(一道菜);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给父母捶一次背(梳头、按摩);与父母进行一次亲情谈话;给父母每人一个拥抱,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参与同学要完成《xx中学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并贴好照片。

(二)“感恩20XX筑梦20XX”感恩教育活动

1、活动意义:跨过了20XX的辉煌,20XX将以崭新的面貌来到我们的身边。感恩20XX,感谢父母、师长、朋友的关心和陪伴,助力我们成长。筑梦20XX,希望同学们与梦想同行,唤醒心中的巨人,超越昨天,再创辉煌。在这步入新一年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总是心潮澎湃,生出许多新的希望。请同学们用文字记录下成长的印记和感恩的心语。

2、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3、活动方式:完成《“感恩20XX筑梦20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另行下发,上交拍照留档后下发,各班可张贴到楼道展板)

四、具体要求及评比量化

1、各班级元旦返校后在20XX年1月6日16:00前将本班作品至政教处、团委办公室。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交桑老师,“感恩20XX筑梦20XX”活动记录表交王老师。

2、“感恩20XX筑梦20XX”活动各班要加强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保证活动实效。

3、在规定时间前上交两项内容的班级计班级量化分10分:其中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5分,每少一篇或缺少照片、照片明显虚假扣1分;“感恩20XX筑梦20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计5分。

4、孝老爱亲“五个一”亲情活动记录表将在一楼西宣传栏统一展出;“感恩20XX筑梦20XX”感恩教育活动记录表择优拍照留档后返还各班级完善班级文化。

5、不明内容具体咨询政教处、团委办公室。

xx中学政教处团委

20XX年12月29日星期四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0

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月30日来源: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办 (省政府第四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承研单位: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主研人员:王明宪(四川省特级教师,石室中学校长) 戴 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何建明(学科带头人,石室中学副校长,石室初中校长) 李贤中(学科带头人,石室中学副校长,德育处主任) 张显国(一级教师,石室中学德育处主任) 课题来源: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 成都市“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生命教育作为在国际上正在兴起、在国内开展不久、在中国西部刚刚起步的课题,没有适合自身情况的理论体系作指导,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本课题立项研究的四年以来,我们从实践上进行了探索,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  一、本研究成果的主要教育改革价值在于解决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以下问题: (一)学校教育追求教育的价值与人的价值融合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因素造成了部分青少年认知混乱,有的青少年缺乏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和珍惜,缺乏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创造,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迫切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现象,体验生命质量,感悟生命价值,将教育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相融合。 (二)中学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具体实施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学生被封闭在书本中和禁锢在课堂上的现象亟需改变;教育缺少对个体生命意识、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呵护。通过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学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找到解决中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措施。 (三)当前中学生命教育课程设置、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关照,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能改变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学科本位”、“智育第一”、“升学为主”的模式,与新课程标准对接。生命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课程设置需要自主探索,课程资源极度缺乏。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把生命教育作为学科课程排进课表,能够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推进有特色的校本学科教学。 (四)在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面对突出其来的火灾、水灾、雪灾、地震、交通事故,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坚强与珍贵,学会正确应对生命危机,最大程度避免对生命机体与心灵的伤害。 (五)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和实效性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 学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尊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渐渐造成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已不尽心,对事不尽责。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使学校德育关注生命核心意义的发现与发展,加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找到德育新生长点,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研究采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并取得了以下实践和认识成果: (一)进行生命教育理论研究,自主构建了“三维生命教育体系” 课题组选取生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目标三个层面,以生命的三个维度――活着、活好、活出价值,构建了三维生命观;构成完整的三维生命教育体系――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提出强化学生生命意识感、引导学生生命幸福感、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感的三维生命教育目标,构建了生命教育理论体系:  三维生命教育体系示意图  1、三维生命 根据生命存在的范围――天、人、物、我,课题组将人的生命理解为生理生命、心理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构建了“活着”、“活好”和“活出价值”三维生命观。 “活着”表明自然生命是人存在的物质载体,是最基本的生命维度,是活好和活出价值的前提。“活好”是指健康、快乐地生活,具有良好的生命质量。健康包括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快乐即生活的充实度和满意度高。“活出价值”指通过崇高的个体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活出价值是个体追求的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2、三维生命教育 我们把生命教育的内容概括成三维生命教育,即: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 第一层次:生命意识教育,即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和主观感受。生命的意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包括生命安全教育、生活态度教育、死亡体验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等,其目的是让个体树立起生命意识,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证“活着”。第二层次:生命质量教育,即使个体健康快乐地生活教育。包括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野外生存以及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的训练,以及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理财教育、消费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和谐统一,对生活具有较高的充实感和满意感,提高生命质量,做到“活好”。第三层次:生命价值教育,即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包括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关怀教育、关爱自然教育等。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在自我实现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活出价值”。 3、三维生命教育目标 根据三维生命和三维生命教育的理论,制定出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三维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感、生命幸福感和生命价值感三个层次的生命教育目标体系。 第一层次:强化生命意识感。生命意识感淡薄会导致对个体生命、动物生命等自然生命的漠视和践踏,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感是让学生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健康地活着。第二层次:引导生命幸福感。生命幸福感是人的价值得到肯定、内心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生命幸福感,是让学生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达到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自己和自然的和谐,获得对生活的充实感和满意感,真正活好。第三层次:提升生命价值感。生命价值感的培养是生命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学生在整体教育历程中,要适时建构自己的理想,努力做到现实和理想的吻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同时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开展生命教育实践 1、开设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初步构建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三维生命教育理论”,我们构建了高中生命教育学科课程目录,内容包含“生命意识教育”、“生命质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三大单元。各单元之间由生命到个体,由抽象到具体,由自我推至他我和社会,由内而外,由知到行,循序渐进。  高中《生命教育》学科课程目录(部分) 单元子单元课程重点内容学习目标        生命意识教育对生命的再认识生命多元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进而欣赏生命的神奇与宝贵。充分认识多元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意义。认识自我“我是谁”?你的盲点在哪里?3)挑战生命的极限(生命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明白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逆和不可替代性,懂得尊重、珍爱、接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树立积极心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激发个体潜能。面对死亡“与一个自杀者的对话”设计你的墓志铭 1)探讨自杀的有关话题,明了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珍爱自己。2)引导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进而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懂得更加珍惜活着的生命。3)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澄清自己的生命价值观。生命危机 抚平地震创伤  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灾难,了解接受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了解挫折和苦难对人生的积极意义。了解掌握地震等自然知识和自救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生存能力。     生命质量教育人生规划人格与工作的匹配我的生命清单(生涯远景规划:健康、事业、兴趣、家庭的平衡) 帮助学生厘清人生中意义重大的生活事件,从生命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让个体生命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圆满的发展。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制定自己的终级关怀目标。理解人格与工作的匹配性,进行职业远景规划。互利人生人际沟通的艺术推己及人的爱(同理心训练)理解人是生活在关系中的,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原则、交往技巧和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关爱他人。与父母沟通爱与被爱――与父母沟通的技巧知道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爱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学会孝敬和感恩。学会与父母的沟通技巧,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与家人的亲密感和家庭和谐的意识。异性交往早恋?早炼?早敛?爱情与婚姻(爱情的道德准则) 了解青春期的两性心理,掌握异性沟通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交往过密的利与弊,能清醒地意识到交往过密的危害,能有效地应对青春期烦恼和感情危机。了解爱情的心理机制,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婚恋观,学会负责任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初步的人生态度。环境保护敬畏自然小我与大我引导学生明白世界生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思考个体、群体、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和谐共生。面对界限“舍”与“得”的思辨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诸多界限和自然法则,进一步认识到个体生命的生活限制和行为限制,从而培养保护个体生命的意识。生命价值教育勇担责任公民意识约束的自由(含法制教育)了解多元文化思考社会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培养社会公德。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消除歧视与偏见,培养社会责任感。理解自由不是无约束的自由,懂得尊重、遵守和运用社会规则。社会关怀大灾有大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抛弃冷漠自私麻木,树立社会关怀的意识。人生价值人生的岔道,生命的抉择你有人生信仰吗?引导学生思考信仰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提升生命价值感。引导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老师们在生命教育课程目录的基础上选择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100多节,开展了生命教育教案设计比赛、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大赛。 2、进行了生命教育学科渗透 高中生命教育渗透可以横跨各个学科,各学科知识具备了基本的宽度与深度,有许多适合进行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的衔接点,为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一个开放广阔的平台。课题组借助学校行政手段,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提取各知识单元能够渗透生命教育的素材,制定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计划,明确各个知识渗透生命教育的目标,使各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系统化。 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的学科渗透,各学科都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除一般认为容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心理健康、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学科外,其他学科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如数学课中渗透利用保险和基金等投资工具、利息计算方法、股票日K线解读等理财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教育,学习简单的生存技能与方法,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在化学课中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保护环境;在物理课中渗透安全用电、节能、防雷击等等。 3、形成了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系列 (1)中学生18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18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为学生深入学习和树立生命价值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形式,而且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青春、责任、奉献在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活动,同学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步入社会成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给学生创造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的精神,促进学生思考活着的价值。志愿者们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心存感激,至善至纯人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升华,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体现。 (3)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拓展训练”通过专门设计的具有针对性和富有挑战性的户外体验式培训课程,精选兼顾团结合作精神与个人挑战的拓展训练项目,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人们回归自然,接受挑战,达到“磨炼意志,超越自我,提升个人或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目的,培养学员的生存能力及心理素质,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升。 (4)农村生活体验活动。按照生活德育理念,让城市学生亲自体验农村学习生活和农村家庭生活,深入到农村中学、农村家庭和田间地头,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充分认识生命个体价值,使学生做到自我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5)“生命手拉手,成长心连心”生命潜能特训营。“生命手拉手”引用美国斯坦佛大学创立的体验式学习方法,通过游戏、练习和分享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家长、老师放下平时的身份和角色,回到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沟通、信任、支持和欣赏,重新发现彼此之间更有效、更密切的沟通方式,从而为新一代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和家长、老师一起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起明确自身的生命意识感,提升生命幸福感。 (6)社团文化节。石室中学共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多彩生命的舞台。在社团联合会的统筹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生命价值在活动中得以体现,生命之花在活动中得到绽放;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 (7)理财教育。财富是生命质量的物质保障。理财教育向青少年推广先进的市场经济理念,传播企业家的优秀精神,传授他们一些成功的技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灌输理财方面的意识和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生命质量。 三、本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改革效益 在中学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手段。 (一)提升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生命质量。 通过实施生命教育,学生的生命观发生了变化。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大都能调整状态,正确对待;通过生命教育,很多学生改变了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等,不少学生学会了调节控制情绪,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很好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提升了生命意识与生存质量。 学生参加生命教育活动后的深切感悟: 我们在一起,合作、游戏、表演、讨论、交流,倾听,以及心灵的交融。我们认识到,我们很重要――家长、教师、自己。我们都是世上唯一的、无可替代。所以,从今以后,好好对待自己和拥有的一切。这就是这次生命教育最大的收获。(高级8班 张鹏羽) 通过野外生存训练,我们对世界有了更多深刻与美好的认知。当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同奋进时,我看见所有的恐惧都离我远去。有朝一日,当我再次回忆起时,一定会记得那日和煦的阳光,那时嘹亮的口号,那样美好的队友和那天所了解的勇气与集体。(高级4班 李 鹏) (二)老师和家长的生命观以及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 推进生命教育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生命观念、教育方式得到转变,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观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他们不仅重视学生的分数,更重视学生的生命状况;不仅重视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注重学生生命的全面协调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注重增强学生的生命幸福感,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共同品味学习的乐趣、成长进步的快乐。经过本课的实践和研究,涌现出一批生命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在优化学生生命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构建自身的生命教育体系,促进专业发展。 教职工舞蹈队、戏剧社、合唱队、摄影小组、瑜珈小组、拉丁舞小组、各种球类小组等相继在教师中自发成立,每周定期开展活动;教师羽毛球联赛和乒乓球联赛也定期进行,教师更注重提升生命质量。 家长生命感悟: 应孩子和学校的邀请,我参加了学校的生命教育活动,当女儿亲手为我系上融入了感恩和爱的蓝丝带,当她以从未有过的温柔和炽热的目光看着我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和女儿紧紧拥抱,蓝丝带将母女之爱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感到女儿的心跳和体温,她浑身散发出青春和生命的力度和热度,让我觉得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刘女士) (三)影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生命教育”的办学特色。 学校确立了“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和“活跃和谐”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用以指导全校的工作。通过研究,石室中学形成了“生命教育”和“社团文化”两大特色。通过生命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感、生命价值感和生命幸福感,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 王明宪校长说:“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让师生享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教育和受教育的快乐,并从中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感和价值感,这种幸福感和价值感会成为促进师生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回归人性,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让我们关爱并尊重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的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的教育成为生命飞扬的绿洲!” 《华西都市报》评论到:“中学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个与升学率并无直接关联的课题,该校躬身探索已有3个年头了!……激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这位千百年来一直站在蜀地的银杏树下,矢志不渝地守望教育理想的千旬老者,勇于直面当代青少年情感冷漠、心理脆弱、自杀暴力等问题,为在传统教育中被漠视、被异化、被压抑、被束缚的个体生命“松绑”,让传承千年的教育回归元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开始! (四)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次改革的重要使命不仅仅在于课程知识与结构的变革,还在于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来实现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新课程关注生命个体营造自由发展空间,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从独立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如在“生命潜能特训营”中,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创造和谐氛围,培养合作的能力,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在短短的特训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的平等性,合作的乐趣和成功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命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把简单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英语课堂,变成了有思想、有灵魂、有教育意义的课堂,生命教育是课堂的翅膀,它让我们飞得更高。”(英语教师 彭长江) (五)生命教育促进了灾后师生精神家园的重建。 本课题立项研究三年后,在临近结题阶段发生了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本校师生身在灾区,也面临抗震避震和灾后重建的任务。在余震不断的时候,学校里住校生、走读生和社区居民共同避险,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为开展了三年生命教育实践,师生们在面对灾难时能从容处置。高2008届学生高考未因天灾而影响成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举夺得全省文理科双状元,用生命的力量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在雪灾、地震、水灾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存意识和求生技巧体起很大作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警示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掌握应对灾难的技巧,对获得生存机会,提高生存质量极为重要。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再创造,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重建,在心理咨询者奔赴灾区解决了突发性的心理问题后,要让灾区的师生心灵家园的重建可持续,全面推行生命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市委市政府极重视灾区的心理重建工作,傅勇林副市长批示:“向石室学习,在全市推行生命教育。”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市教育局决定于在全市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市教育局、市教科所和我校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我市区域性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已顺利开题。 四、课题研究的局限及有待深化的问题 1、关于生命教育普及问题。生命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在一些人心中还存在误解,甚至还不能被一些教师接受。有的老师片面地把生命教育理解为预防自杀的教育,有的老师把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有的老师把生命教育课与班会课混为一谈。这些都说明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 2、关于开展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的问题。生命教育看似与高考无关,如何解决生命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表层冲突,如何何生命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深层达到认知与行动的一致,如何在课题结题后长期坚持开展生命教育,并上予以保证,这是该课题研究涉及较少的问题。 3、关于生命教育在灾后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生命教育在我国西部才刚刚起步,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使人们在生命处于极端条件时应对失策,在生命突然消失时不知所措,在灾后对生命的认识蒙上巨大阴影。在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面前,如何使生命教育为灾生重建服务,发挥生命教育应有的作用,是课题组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该课题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石室中学的生命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生命教育之花扎根石室,开遍成都,香飘四川,影响华夏! 撰稿:张显国 审核:王明宪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1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为核心,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并重点对相关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情感教育具体是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质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富有情感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体悟教材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诵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挚的情感,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在强化朗读的同时,在课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便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诗作者创作意境中,领会诗人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对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爱憎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实践生活,强化学生体验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思想体悟和升华。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加强了对相关文章社会实践和生活背景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社会资料调查法和表演授课法两种。社会资料调查法,就是针对课文学习需要指导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用感性的方法拉近学生和作品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和熟识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学习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身边的环境破资料,了解人为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灾难,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悟深切,产生了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共鸣。表演授课法,就是结合富有戏剧性色彩的文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会。例如,笔者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便组织学生将作品改编成剧本,并让学生扮演孔乙己、掌柜、“我”等,通过实践的方式再现成亨酒店、作品描述的场景,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在角色中真切地体验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本主旨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邓康,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的融入及其途径探析[J]

[2]熊小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及其途径[J]

[3]刘国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浅谈[J]

[4]鲍风云,初中语文情感课堂的实践探索[J]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2

商务英语双创实践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成为全球热潮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呈现出实践性和平台化特征,商务英语依此平台更加具有生命力。创建“双创”实践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商务英语的桥梁作用和此平台的创智孵化功效,是构建“双创”实践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得力措施。本文结合“双创”时代特征和商务英语学科特色,就实践教育平台所发挥的综合实效和其升增措施展开了深层次研究,对于高校践行高效能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助力大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将起到一定的示范和推介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双创”实践教育;创智孵化;增强措施

1“双创”实践教育平台助推商务英语发展

在以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激发实践动能的“双创”教育时代,基于学科优势并融入更多科技元素的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组织机构,纷纷结合本土特色,谋求更加利于自身水平提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业态。商务英语基于此平台的辐射影响和联动作用,得到了大跨步发展。平台建设在“双创”教育思维的引领下,朝着更加科学、高端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使商务英语学科呈现出体系化、生态型特点,也让其在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和新旧思维交替的碰撞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双创”实践教育中商务英语的功效发挥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依托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科教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实体,将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高效融合,具体功效如下:(1)桥梁式嫁接——凸显交际功用商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在“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中更加发挥出自身人文与商科的双重功用。英语本身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有效地将异族观念、文化背景和思想精髓嫁接,也将商务概念、业务流程和国际视野融汇在一起,使自身在“大商科”广阔的知识延展w.esteachers.com第6期(总第078期)6月力包围圈中,释放出语言“热能”。

(2)平台式辐射——融合生态链条“双创”教育平台的辐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务和英语之间的权重发生了变化,几近对半。要做到能够用最简洁、地道的商务知识达到与客户顺畅沟通的目的,更需在平台化场景中将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业技能外露。课堂知识的传授不仅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物流等多学科版块内容,也需要将商务洽谈和外贸函电等商务环节运用的英语技巧融入到实践平台中,以形成前后接续、彼此帮衬和互为支撑的生态型链条。笔者曾参与青岛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课堂实践活动,发现在不少学校的大学生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园区等平台的助力下,商务英语经过诸如“精英教育”思维模式的熔炼和“双语培育”理念的引领,充分得到了集知识普及、创智孵化、工坊进升和空间创展等诸多企业元素为一身的`生态化链接,有效地实现了以平台运营助推学科发展、以亲身体验提升实践技能和以生态体系锻造专业品质的实效升增的目的。

(3)协同式培育——彰显双创实效“双创”实践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贴合实际、能见实效的“全素质”育人机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校企协同创新,实际上是产教融合的创新式发展策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需要协同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也正迎时逢源,因而由此所生发的所有践行思路,都值得探讨和深研。大学层面的商务英语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点说教和空洞低效的案例援引,而是需要能够彰显“真本领”的场景磨砺。在“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和创新实践精神的滋养下,有了方向的引领和后续的动力,在学科完善和专业建设方面才能取得成效。实践已经证明,青岛的一些高校(以青岛黄海学院为典型)通过自身探索并践行此模式,既促进了学科发展,又有效地丰富了“双创”实践教育经验,效果较好。青岛黄海学院各二级学院部分专业尤其是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基本实现了完全用英汉双语授课,并积极吸纳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做分享报告会,更提供如青岛中云达商贸公司、青岛涂恩进出口公司和苏比乐出口贸易公司等实践平台,为校企协同创新、培育应用型人才聚力增效。

3“双创”时代增强创智孵化功效的措施

商务英语具有弹性较强的融合性、可塑性,并可与多学科嫁接萌生创意的特点,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中的实际作用呢?

(1)链条化打造,共享型创展在“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中,实现创智孵化的完整链条由“创业苗圃、科技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多元素联合构成。而在信息、数据高速散播、传输的“互联网+”时代,“种子期”培育更需要创新思维的滋养并谋求可行性培育途径。随着创业门槛的逐渐降低,共享型区域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也正成为创智孵化的主要业态。由此,基于商务英语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务必要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以适用性、可行性、体系性和共享性为根本出发点,打造出实效性较强并融合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客实践的多功能、复合式平台。

(2)精准性发力,阶梯式进升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苗圃运营模式仍然还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它们多是通过成立初创团队或是提供免费工位等,在相对集中的“零成本”创业环境中酝酿出创意,产生项目需求。对于相对成熟的项目,则通过运营公司的方式,让“育苗”入园孵化,或通过融资、帮扶等助其进一步成长壮大。而通过实效化运营自品牌服务公司,以“代运营”“学徒制”等多元化形式,精准发力,分层次、讲梯度且较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化服务,则会为商务英语的新模式探索、实践路径突破和有效开拓国际化视野,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4结语

处在“互联网+”时代,商务英语要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并发挥好贯通中西商务交流的功用,需要以创新思维和实践平台为支撑力量。实践证明,把商务英语融入饱含企业精神和科技元素的“双创”实践教育平台中,对于更好地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创业实践并有效地带动就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基于商务英语“双创”实践教育的创智孵化功效研究,就越发成为必要,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科学实施“双创”实践教育、科学化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范式和可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的力量[M].青岛:青岛出版社,(7).

[2]刘晶,燕丽琴,况守忠.英语分级分层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

[3]梅晨斐.如何定义孵化器:创意破壳背后的神秘推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3).

[4](美)斯蒂芬奇.创业,从一个创意开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6).

[5](美)苏贝尔兹.如何培养21世纪技能:教学策略与学习工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9).

[6]英国《经济学人》著.创新的方向:洞见未来世界架构的4大创新底蕴[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7).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3

和谐实践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健词:交往行为理论 工具理性主义 实践教学模式 同一性危机

论文摘要:和谐实践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要求。如何完善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尚存在很多需要深人研究的地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高校和谐实践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和谐是一个极为深刻、内涵丰富并且有着永恒生命力的概念。就广义的意义来说,和谐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群体的和谐,个体的和谐,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发展过程的和谐。其中任何一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不和谐的局面。“和谐”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践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我们探索和谐实践教育之路提供了理论分析的框架和努力的方向。

一、和谐实践教育模式概述

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任务在于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我们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这个领域中,就是要建立学生自身的和谐,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在于两点:首先,要注意学生作为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即创新的本旨诉求。其次,要关注学生个体创新和发展,即创新作为过程。对于学校内部结构而言,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和谐。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自由全面发展为个体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这种境界获得了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完美实现。

教育一般分为学校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生动形象的教育中加深对经验的理解,在应用知识和动手操作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在自身的感悟和体验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其自我意识的教育。社会实践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专业层面,即专业实践,另外一个层面是德育实践,包括军训、三下乡、实践周、社会调研、参观、义工活动等等。这些形式组成了我们实践教育的有益探索。本文主要从专业实践的角度,探讨和谐实践教育模式。因为我们知道缺乏人文教育的窄口径专才教育,会让学生视野狭小、心理封闭,很难获得奇想和创新的灵感,即使有一点思想的火花,也不会有实施的胆略和气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匠气十足,习惯于复制或重复性操作,不敢超越前人或越雷池半步,更有甚者不能与人很好地协作共事,那么我们的培养是失败的。因此在专业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精神。让学生意识到实习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实习本身,它同时也是一次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交往理性,理论基石是“主题间性”和“恰当的对话”。所谓交往理性,是同工具理性相对应的概念,是从“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理性,交往理性旨在建立以“主体―主体”的关系作为基石的交往行为,取代以“主体―客体”的关系为基石的工具行为的范式。交往行为,指主体间遵循着有效性规范,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交互性行为。交往行为的目的是通过无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以实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由此保持社会的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交往行为关注的中心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哈氏看来,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最重要的途径只能是“恰当的对话”,即在建立共同价值规范和充分论证基础上的平等的对话。针对当下交往手段多样化、交往技术复杂化的现实,哈贝马斯提出了恰当有效对话的几点原则:真实、真诚、正确,并为进而提出把现代社会划分为“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两个层次的理论。系统世界是指社会运行的政治和经济系统过程,它遵循的是权力和金钱的逻辑。生活世界包括文化、社会和人格三个方面,人们在生活世界中的行为是以相互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人们通过交往行为达到相互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并促进文化的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和人格的形成。遵循这一逻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德智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在交往理论中,哈氏强调对话双方作为交往主体的存在,而消解了人被当作工具的客体属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回归。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根源和有效方法。只有在这种对话交往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和他人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达到我们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当前实践教育模式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学校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师资力量稳步增强,教育效果逐步改善。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教育者所传授的专业技术价值和道德规范,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价值与规范往往相互矛盾的现象”,这就是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一性危机”。同一性危机,最初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由著名心理学家即自我心理学的开创者埃里克森提出。同一性(identity)是指个体所获得的对自我的感觉(心理自我)与在他人心目中的自我(映射自我)相互匹配、相互整合的适应感。如果两个自我产生不一致或者出现错位,促使个人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和不稳定性,使之在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难以适从,甚至产生自我意识的混乱,这就是“同一性危机”。埃氏这一解析个人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问题的方式也被借用到其他研究领域。笔者以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教育亦存在脱离毅育目的的情况,这种“同一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实践教育,却轻视实践。一方面是学科专门化、专业理论化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我国学校教育几乎成为国家正式教育的唯一形式。学校长于知识的讲解、传授、普及,因而成为知识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世界上我们对知识的灌输堪称一流,但是我们的实践教育却存在严重问题。一般学校难以胜任实践教育的任务。中国几十年学校教育的历史证明,不管人们在学校教育中怎样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地提倡实践、强调实践,学校始终未能担负起实践教育的责任。引发此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及人才培养制度。当前的中国教育,“知识”有余,“实践”不足或几乎缺失。在这种风潮影响下,高校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高度性,却忽略了理论应用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轻视实践教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识水平,把学生视为被改造的对象,教学流于空洞的说教。

其次,实践教育中主体片面化,忽视师生的对话交往。当前高校的规模普遍扩大,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容易成人化和模式化,传统实践教育模式要么过分以老师为主体,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重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规章制度的服从和记忆,要么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忽视了双方的交流与交往,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精神难以相遇,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无法建立,思想感情不能交换和分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变得陌生和冷淡。教师教育规训或话语权力的观照,构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视角―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运作方式。我们既要警惕教育者话语权力的可能滥用。同时也要防止仅仅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对话导致的片面性。

最后,实践教育专注技能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实践教育的目的更多在让学生依照规则行事,形式过多的是将学生实践教育视为培养学生固定的知识和技能系统,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谋生,这种模式培养的标准是被动接受、盲目服从、唯唯诺诺、师云亦云。盲目、被动和不理解的服从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主导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背道而驰。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的“同一性危机”是缘于教育和教育实践中的工具理性,也就是把教育活动作为“工具行为”的必然结果。理论的灌输成了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僵化的说教成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这是工具理性在教育实践中的典型反映。工具理性把人作为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屈从于一定机制的工具进行考量,过分强调目的和手段的清楚划分,而对于目的和手段本身的合理性(隐含的道德价值与规范)却不予考虑。毫无疑问,这一结果是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当前,在教育领域中一旦出现“同一性危机”,人才的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扭曲教育的本质,更可能危及学生的长远发展乃至社会的倒退。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消除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中工具理性的影响,复归教育作为交往行为的本质,在重建高等教育同一性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培养人的终极目的。

三、交往理论构建和谐实践教育模式

为了实现和谐实践教育,必须摒弃教育“工具理性”的影响,重建高校专业教育和专业实践的同一性,这是对教育本质属性认识上的转变,也是对教学关系认识上的转变。要达到学生关系、师生关系和学生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存,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生从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转变为受教育的主体,视学生为教育这一特殊交往行为中对话的一方;必须改变教育的内容,即交往活动的载体和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之间脱节的关系;必须改善师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等等。

(一)对话―实践性,倡导交往的动态性

交往―实践性的教学不是按图索骥的机械交往,也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交往,而是一种“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和即兴发挥”的智慧交往。在交往中,身体不仅仅获得意义,还能按照“善”和“好”的规范改变自身,这就是说,身体一方面参与意义的生成,另一方面,在参与意义的生成和分享意义的.过程中,主体按照某种意义自我塑造。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话语分析,它倡导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即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哈氏认为,对话与对白是相对立的概念,对话是交往行为的中心概念,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教育是通过交往活动实现的,教育的本质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话题为中介所进行的交往活动。根据这一界定,我们有理由认为,实践教育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交往行为,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主体,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实践为媒介而达到他们之间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交往活动。在指导学生交往中,老师承担的不是一种权威的教导地位,而倾向于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远远低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更趋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实习的准备阶段,还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抑或在总结实习经验、分享实习感受时,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语言霸权地位被消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师生之间在实习中,通过沟通来达到对工作和自我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使实习过程与受教育主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合拍。

(二)对话―共享性,强调交往的共生性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的核心就是建立“主体间性”,交往是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单向关系,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即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关系中体现出的内在属性。它不是先天的自然存在,而是不同主体后天交往的结果,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主体间性是有层次的,以实习过程为例:第一层次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工作对象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共生”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同时作为交往的主体,以专业语言、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为媒介进行相互交往、沟通,在有关规则、业务等方面达到相互理解,最后再达到共识。第二层次:在实践基础上,相应举办征文比赛和调研大赛,让参加不同岗位实践的同学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提交主办方,供其参考。主办方可从中得到启发,吸取有益的建议,弥补存在的漏洞,从而更好的进行合作,使主办方、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实现“共生”。由此可见,实践过程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三)体验―生活性,为交往行为提供了交往环境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世界存在自然客观世界、社会交往的社会世界和情感意志的主观世界三个世界。这三个世界应当与生活世界融为一个整体,所有进行交往的主体始终是在生活世界中相互理解的。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行为主体交往和理解的前提,因为人的概念本身已经蕴涵了社会的存在,社会性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要被呈现出来的事实。循着这一逻辑,哈贝马斯提出了以交往进化为核心的发展理论。他认为,只有社会性主体才能从事学习,因而学习不是孤立的纯粹的个人行为。主体必须进人生活世界的符号化结构,走进交往系统,融人到文化氛围中去,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理性结构。哈贝马斯的理论与我们在的实践不谋而合,实习安排就是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主观世界,即所感受到的情感,接触到的社会世界,以及与客观世界一起融人到生活世界中。我们的实践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工作中真实的一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对工作的认同,让他们树立对工作的信心;同时,在这种模式中,通过真实的专业参与,在过程中验证自己知识的真实性,理解自己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的联系,从而逐步认识世界,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了解人生的意义。从而“同时论及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中的事物,以研究共同的状况规定”。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4

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实践研究述评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关于“教育实践”的内涵、价值及视角的学术讨论异常踊跃。对当前日趋丰厚的“教育实践”研究进行梳理、评述并予以学理反思,有助于深刻理解“教育实践”的内核、意义与实施途径。

[论文关键词]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述评

近来,关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教育实践”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截止到7月21日,在中国知网(CNKI)可以查阅到相关论文6886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2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38篇,内容涉及教育学、文学、心理学、政治学、医学、哲学、情报学诸多学科门类。其中绝大多数关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均出现在最近十年内。可见,随着我国教育实践日趋复杂化,有关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并鉴于研究者的旨趣、意向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研究风格和理论样态。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对有关“教育实践”的理论探索进行归纳、梳理并予以评述,十分必要。

一、教育实践的内涵

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探索的前提之一,便是对“教育实践”的内涵进行界定。目前,学术界从以下两种基本路向对教育实践的内涵进行界定。

1.“活动”、“实践”说

以“活动”作为教育实践的原点,是对“教育实践”的内涵进行界定的主线。例如,叶澜认为,教育实践是对人类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独特的对象与领域,教育以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这是其与别的社会活动领域的标志性区别。。教育实践应是有教育意图的实践行为;或者,“行为人”以“教育”的名义开展的实践行为。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那些无暇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例行反思的实践工作者总是深深地、直接地卷入到实践活动过程中去。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实践是人们以一定的“与教育有关的.观念”为基础,对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的人格系统施加影响,以促使其发生改变的活动。这些观点都可以归属为以“活动”或“实践”为基质的观点。2.主客观统一说虽然“活动”与“实践”成为教育实践界定的主线,但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著名学者鲁杰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主线的教育实践研究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往往只将阶级斗争、生存斗争和科学实验归之于实践范畴,排除了其他的实践类别和形式。这种忽略人主观世界改造的实践行为造成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将这种发展与改造人的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活动来认识,从而也难于对教育的本质做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阐发,并据此建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而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已形成一种思想与理论的趋势。。另有学者认为,广义的教育实践包括管理与教育,狭义的教育实践仅指后者,因此,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实践是教育活动者的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者一种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人的精神生活实践的统一。

二、教育实践的价值

“教育实践”的价值研究虽然在很多文献中没有明确给出,然而对于“价值”的探讨却是教育实践进一步研究的逻辑前提。“价值”的命题阐释赋予“教育实践”以坚强的生命力。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5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潜力开发是重要目标。但通过对一些地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和分析,发现教学之中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难以有效教授和培养学生,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将目光落在分层教学上,通过对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离分层,以此来培优补差,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总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及原则

现代基础教育重视学生差异、提倡培优补差,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每位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收获知识,教师在规划设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使之能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解决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矛盾,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满足同一班级内部多个层次学生的进步需求。当然,以往所开展的小数数学教学活动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适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应用于书医学教育教学中,使之达现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参考相关资料,确定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分层教学本身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化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动态化的调整和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以便相同水平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解答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学习,是每个同学的数学知识水平都得以提高。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保证分层教学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也就是要明确教学要求及教材内容,客观的.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2.动态性原则。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且做到实时跟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中,通过改变数学教学现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并总结了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教学目标分层。有效的数学教学是要能够贴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具体规划与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学生入手。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相关方面。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2.学生分组分层。为了保证数学分层教学能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上逐渐提升,所以在规划与实施数学分层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也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阶段内容对学生进行单一组和混合组的分类。其中单一组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根据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如面对优秀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对中等生小组,数学教学计划主要通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为主。

3.教学内容分层。为了保证分层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来合理规划和分层教学内容。如果我们的课堂只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呢?首先按照学生的分组分层,确定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规划设计教学内容,如直接选取教材上基础数学知识,适当拓展课本上的知识,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以便有针对性地教授不同层次的学生,促使其能够在自己的水平线上有效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然,要想使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注意做好教学目标分层、学生分组分层、教学内容分层等,以便不同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使之可以有效学习,逐渐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和信心,为促使自身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1(1):195.

[2]张祝芹.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都市家教(上半月),(4):46-47.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6

一、引言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简称《人才规划》)指出:到20,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按照《人才规划》的要求,高校会计教育应突出高端型、国际性、信息化的培养理念,从专业能力和成材意识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成长,将脚踏实地的学习与高瞻远瞩的视野有效地结合起来。

*本文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实践为基础,对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动会计人才规划战略的实施。

二、会计职业规划课程的实践

1. 课程的总体规划。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院校,学校每年招收会计专业本科生约200人,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国际管理会计等四个专业。,针对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专业认知度不足、毕业生饱受择业和继续深造困惑等问题,学校要求各教学单位增强对学生本专业的发展规划教育,在此背景下,会计学院设计了《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知识、培养专业认知度、引导专业学习方向以及科学规划会计职业。

20**年,中央财经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从20**年开始,会计职业规划课程被正式确定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24学时,2学分。《会计职业规划》课程设立初期,学院成立了责任教师负责制的课程组,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先例,课程组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在分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会计发展形势、会计工作内容、会计考研、会计出国、会计职称等若干专题;授课采用1+多的课程组模式,由1位主讲教师负责、个别专题聘请校内外专家联合授课。第一轮课程面向二年级同学,以选修课(1学分)的方式推出。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吸引了众多同学选课,说明学生渴望得到系统的会计职业发展指导。

2. 课程的主要内容。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大学适应与兴趣拓展学术前沿分析与实践运用职业素养全面发展三个层层递进的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目标,据此我们设计的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包括以下五个模块。

(1)会计职业的发展形势模块。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介绍会计行业和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比较,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立体认识。新生入学后,我们会客观地分析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会计规则的全球趋同与会计行业的严格监管,阐述会计人才的结构性不平衡。告诉学生完整的会计行业既有高就业、高收入的社会赞誉,也有激烈的竞争、严格的监管与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会计行业的基础上坚定职业选择。我们在职业规划的第一次课就会介绍我校往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情况,让学生了解客观情况,明确努力方向,调整就业的心理预期。

(2)会计职业的素质要求模块。结合会计发展的趋势,从高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角度,介绍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注重培养的能力,包括坚实的专业技术、丰富的商业知识、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等,尤其是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日常中最容易被忽视。在了解会计行业情况后,学生常有这样一些疑问:我想考研、现在应该做哪些准备、英语能力是不是在求职中很重要等。为实现高端型、国际性、信息化的培养目标,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安排了未来的会计发展专题讲座,论述现代会计从核算到管理的过渡特点,讲述从财务总监(CFO)到首席执行官(CEO)转变的实例;同时,邀请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从理性到感性多层次理解会计职业的素质要求。

(3)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模块。介绍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对比分析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内容、业务特点和素质要求。对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去向的统计表明,一次直接就业所占比例大,在企业就业的比重高, 年的毕业生中,11.5%考取了研究生、25.50%选择出国留学、42.30%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他(签订劳动合同或二次分配)为19.81%。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73.04%去企业、16.85%去行政事业单位、10.11%去会计师事务所。因此,我们对会计工作的介绍主要分为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分析各自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平均薪酬等。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会计工作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关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例如,新生不了解企业内部机构的运行机制,对于会计具体工作更是无从知晓,但如果在课堂上详尽地介绍会计机构的设置或工作内容,则学生又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缺乏对企业的直观感受,很难抽象地理解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经过调查发现,新生更关注不同会计工作的工作强度、薪酬福利、发展空间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等务虚的问题,但到了高年级尤其是毕业选择工作时,因为用人单位将招聘的会计岗位具体化,这时同学需要知道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出纳等会计岗位的差别,以做出选择。这说明会计职业规划教育应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别对待,针对各个时期学生关注点持续进行。

(4)会计相关的资格考试模块。比较分析当前主要会计机构或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阐述资格证书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介绍资格证书考试中的经验。

新生入学后,会从各种途径获得各类证书考试的信息,多考几个证书,将来毕业好找工作成为一种普遍的想法。我们认为应该在考证的问题上树立正确的导向,一方面让学生客观了解资格考试,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主要会计资格考试进行介绍,包括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格兰皇家特许会计师(AC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CPAA)、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CI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英国国际会计师(AIA)等,比较每类资格证书所属的协会组织背景、成立时间、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考试费用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证书考试,客观选择、合理规划、水到渠成,资格证书是努力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的目标,要在大学期间打牢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还利用与香港注册会计师(HKIC?P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等组织的校际间合作,邀请这些组织为学生开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际性会计组织。国际性的会计人才需要国际化的视野,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客观看待职业证书。

(5)研究生考试与出国模块。会计研究生在形式上分为学术型和专业硕士,录取条件(考试和保送)和培养方式各不相同,我们邀请专门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回答同学的疑问,安排不同类型的在读研究生介绍考试复习经验;我们还对国内主要会计研究生培养院校进行介绍,对我校以往会计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如考取的学校、录取比例等),引导学生客观对待研究生考试,合理规划发展方向。

近年来本科毕业后出国学习的学生比例增加,出国和考研如何选择、如果毕业后打算出国学习,大学期间应该进行哪些准备、出国学习对会计职业发展有好处吗等,针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我们邀请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和同学介绍个人的经验,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将以往年度学生的出国去向、申请学校中的常见问题汇集成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

3. 课程的特色。事实上,大学通常会组织新生入学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应聘指导活动,与类似职业培训活动相比,我们认为会计职业规划课程具有以下优势:①专业性。能够从专业发展角度,由专业教师组织完成,培养内容更贴近专业实际,因此更具指导意义。实践中,我们在课程之外还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与学生见面、回答学生的疑问,指导效果非常好。②启发性。在新生入学之初,系统地介绍职业发展知识,可以让学生相对全面地解专业,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可度。③完整性。大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持续培养,职业规划课程事实上将分散的职业教育连贯成一个整体。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关注点随着认知程度增加而有所变化,这要求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不断重复、但各有侧重。

三、对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

1. 职业规划教育侧重于系统规范地引导学生提升能力。大学教育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学生需要学会多元化思考、自己确立职业目标。在学习独立选择的思想断奶期,尤其是入学的前一两年内,大部分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是很迷茫,他们仍然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单一目标,习惯于将职业发展简单化为某一具体的行为,例如考研究生或某类证书;他们依然希望老师(或其他人)能够指明努力方向,告诉他们如何做是最好的。而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特征,有的学生视野狭窄、缺乏独立规划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盲从,习惯于跟风;有的学生虽然触觉敏锐、敢于独立尝试,但对问题的分析和事态的把握能力不足,出国、考研、找工作、创业等几乎都有涉猎,什么都要做又什么都没做成。笔者认为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会计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规范和系统地引导学生,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减少盲从性和避免走弯路。

2. 职业规划教育的授课方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容易跟着感觉走,反感说教式的教学内容,这要求在设计职业规划的教学内容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聆听他们的需求。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势、考研出国、会计工作内容、职业素质要求、资格证书等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兴趣点,教学中应密切结合会计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将会计人才培养的远期目标与学生的近期学习结合起来,目标要高远、做法应实际。

3. 职业规划教育应遵循全过程与全方位的规律。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兴趣点有所不同,会计职业规划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生的各个发展阶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低年级时,学生对老师的职业规划讲解仍停留在学习的层次,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到高年级时,学生开始面临这些事情,这时的考研介绍、出国留学经验、社会应聘方法、会计工作岗位的内容等操作性的知识,无疑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帮助。

1.关于求职指导职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2.关于政法大学法律研究生职业规划

3.关于个人职业规划及总账会计岗位职责

4.研究生职业规划分析

5.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6.关于职业规划那些事

7.关于职业规划设计

8.关于职业规划书格式

9.会计职业规划书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7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总结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方法、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思维训练、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2.1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报告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2.2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财税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企业运营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2.3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2.4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表1)[4],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5]。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6],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7]。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市场营销、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2015(14):237-238.

[7]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33-35.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8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

摘要:艺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传承民族艺术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氛围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阶段艺术教育的发展较为曲折缓慢,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本文以长春市朝鲜族中学为例,从资源开发、体制建设、培养措施和活动平台等几个方面谈一些观点和做法,为当前中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艺术教育;资源开发;体制建设;培养措施;活动平台

作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不仅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与发展民族艺术,以及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也都有很好的作用。朝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吉林省比邻朝鲜,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区,尤其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歌舞之乡”著称于世[1]。本文结合长春市朝鲜族民族文化资源特征,以长春市朝鲜族中学为例谈一些观点和做法,同时也展示部分实践成果,为当前中学艺术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

1开拓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夯实基础

①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切实有效地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使校内各种设备、课程资源、和师资的价值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在校园生活和环境中渗透艺术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和观念上的教育。

②合理开发校外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同时,利用好朝鲜族文化馆的各种人才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展演和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与其他学校保持频繁的经验交流和学习,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深化艺术教育体制建设,为艺术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①学习课程标准,深化艺、体教育。认真制定课程计划,根据每位艺、体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结合教育内容,使音乐、美术课程均有多种艺术特色,主要通过“提倡多元化教育”、“加强过程性评价”、“创设开放的评价活动”、“组织系列艺术活动”等措施,完善艺术个性化教育体系。

②完善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监管力度和研究活动,夯实艺、体教师的基本功。

③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建设高素质的艺、体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学校艺体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开拓教育渠道,寻找发展亮点。在艺术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⑤加强管理。由学校统一管理下,以主管副校长主抓,政教处负责,建立年级组主任,班主任和指导教师三重管理体制。同时,切实落实活动时间,以初中一、二年级为主,建立校本课程的"管理模式。

3采取有效的艺术教育培养措施,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增添活力

①构建民族艺术教育团队:目前,长春市朝鲜族中学已经构建有多个特长班性质的民族艺术教育团队。例如:朝鲜族舞蹈队、民族鼓乐队、伽倻琴班、电钢琴班等。

②开展周六特长活动:长春市朝鲜族中学初一、初二学生从13-下学期开始进行周六特长活动,已有四个学期的时间,周六特长活动的科目有舞蹈,鼓乐,管乐,足球,美术,排球,伽倻琴,科技模型等八项。14-上学期增加了电钢琴科目,14-15学年下学期增加了视频编辑,朝语演讲,15-上学期把足球队细分为校足球队和足球普及队,在朝语演讲的基础上增加了英语、汉语演讲,统一更名为三语演讲,活动科目增加到了十二项。累计参加特长活动的人数为851人次。

③举办校园艺术节:自起,长春市朝鲜族中学每年都要举办校园艺术节,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特长。④寒暑假特长培训: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学生都要进行特长培训,寒假期间由朝鲜族中学百名学生组成的大型舞蹈还参加了长春市少儿频道春节晚会。

4搭建多元化艺术教育活动平台,展现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与风采

①长春市朝鲜族中学校内艺术中心:长春市朝鲜族中学艺术中心配备有舞蹈教室,伽倻琴教室,美术教室,军鼓教室,民族鼓乐教室,电声乐教室,管乐教室和电钢琴教室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需要。

②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为了强化艺术教育的实效,学校还从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聘请多位艺术家作为学校的外聘专家,亲自指导学生的训练和教育。

③各类校外展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各类展演活动,如:参加第三届长春国际教育展演出获一等奖;为中国教育台录制节目;舞蹈《欢庆》获长春市特等,吉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9月参加长春市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6月参加长春市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系列大赛获舞蹈一等奖;月舞蹈《鼓韵》在长春市第一届舞蹈大赛获一等奖;6月舞蹈《长白鼓韵》参加长春市中小学文艺精品展演;206月参加端午节活动;7月参加全国阳光体育闭幕式;10月参加长春市第三届舞蹈大赛《融》获特等奖;1月参加长春市少儿春节晚会;5月参加长春市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9月参加吉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摄影展颁奖仪式;9月参加东北亚博览会演出活动等等。

5小结

虽然目前艺术教育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仍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对不完善的现状进行改革创新,吸取前期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使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从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民族艺术宝贵之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并构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作者:白贞女 崔淑芳 张海燕 单位:长春市朝鲜族中学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伟.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研究——以吉林省朝鲜族聚居区与散居区初中为例[D].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19

浅议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

浅议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汉藏中学系列联谊活动为例

文/孙牧亚

摘 要:搞好学校公民教育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公民教育的其中一个目标即“民族认同”为中心,以普通中学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的研究对象,浅议公民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和进步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公民教育;民族认同;汉藏联谊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对中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中学公民教育以“民族认同”为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有理想信念的人、有道德的人、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责任的人、有理性的人、知法守法的人、对政治敏感的.人、有能力的人、有知识的人、爱护环境的人。要达到其中民族认同的目标,可设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西方文化冲击下,要以宽容的态度,吸纳不同文化的合理内核,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加以融合生成公民认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实现途径包括开设专门公民教育课程,融入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讲座、有针对性的培训等。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最能参与其中,并能真切感受的途径。

二、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案例――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

1.活动背景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包括藏族在内的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杂居交流,共同生活。在常州市,于1985年建起了西藏民族中学,以贯彻中央“智力援藏”的精神。八年级历史探究课将接触“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等内容,对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与西藏民族中学同学们的交流,我校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2.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

活动时长:一节历史课和每周一节的活动课,持续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明确民族认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常州地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习状况。

能力目标:训练在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检索分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确立基本的民族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立场,唤发民族意识和情感,增强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3.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地图,如《民族区域分布图》。与西藏民族中学接洽相关互动活动的安排。

学生准备:学会藏族简单语言,如问好、自我介绍等。了解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如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等。

4.活动过程

第一周历史课上,学生复习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区域自治制度给西藏人民带来的变化。

第一周班会课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教师指导学生制作PPT,并展示、试穿西藏民族服装。

第二周班会课上,学生进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藏族人民关系”的知识竞赛。教师做评委指导竞赛,给出评价标准。

第三周班会课上,学生搜集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藏族学生教汉藏学生学唱藏族歌曲,学说简单的藏语,听英雄史诗《萨格尔王传》。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体会口头说唱艺术在藏族民间的普及性。

第四周班会课上,汉藏学生共游清枫公园,感受钟楼区建设成果,相互加深交流,感受汉藏“共同为一家”。教师安排一名汉族学生与一名藏族学生结对,共同活动。

5.活动成果交流与总结

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处理好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是保证我国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卓越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保障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阅读历史文献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考察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而知识竞赛的形式,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江苏省落实中央“智力援藏”精神,在常州市建起西藏民族中学,着力培养藏族人才,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与他们顺利、融洽地交流,增进了解,体现了社会和谐,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三、以“民族认同”为目标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实践案例――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与西藏民族中学的系列联谊活动评析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几周以来,以与藏族学生联谊为契机,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学生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领略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拉近了汉藏学生彼此的距离,加深了民族认同感。这次探究活动一方面重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关于少数民族的基本常识,学会了对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加工与整合,增强了从民族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最终形成良好的公民行为习惯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志群,边多,白牡。中国戏曲志・西藏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2]丹增,塔热・次仁玉珍,次旦多吉,等。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

[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20

中学科技教育活动实践方案

一、活动说明

县城是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县城对于县域经济起着集聚协调、带动辐射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产业的集聚增效、经济的辐射带动、政治的领导指导、生活的服务保障、教育的传播覆盖、文化的服务渲染等。农村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在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县城建设应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县城发展状况调查活动是针对我校有利的社区环境,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询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本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会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及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经验交流,获得直观、真实的印象,从小养成热爱科学、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1、德育方面:

(1)研究县城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进而树立远大理想。

(2)通过调查、访问,加深学生对县城发展成果的了解,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2、智育方面: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口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活动中受益,逐步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科学、主动创新的思想教育。

三、活动准备

1、拟订活动计划,作好时间安排。

本调查约需14课时,其中讲座2课时,参观、调查10课时,总结2课时。

2、结合本人意愿,从高二年级选拔48名同学组成一个活动集体。

3、分组布置任务。具体可分四个组,每组约12名组员,即①城区扩展与交通状况调查组、②县城产业结构状况调查组、③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组、④环境保护状况调查组。

4、活动前,教师自己首先收集县城发展的相关资料。

5、活动前,教师联系县志办、城建规划局、统计局、环保局等,以及相关的专家,阐明活动的目的、力求帮助与支持。

6、活动前.注意培养小组长,在活动中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7、教师准备相机、摄像机,记录下调查活动的相关资料。

四、活动方法及过程

1、请专家为学生作县城发展的专题报告。

2、让学生收集县城发展的相关资料或图片。

(1)由学生自己独立收集相关资料或图片(如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

(2)小组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图片,互相学习和补充。

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参观、调查。

第一组:走访城建规划局,了解城区范围及新区发展情况;乘坐公共汽车,掌握具体线路;参观汽车站,了解县城交通发展情况。第二组:走访统计局,掌握县城产业结构有关数据;参观县城大型购物机构.了解县城商业发展情况。

第三组:设计调查问卷,走访部分市民,了解市民生活状况。可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对环境状况的满意度、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情况、文化娱乐状况、业余生活安排、对家庭生活与社会的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

第四组:参观环保局,掌握县城环境保护现状,了解垃圾回收处理的流程,知道环卫工人平时的辛劳;参观城区主要工厂,了解企业在治理工业“三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调查学校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要求各小组在充分强调安全的前提下,要大胆、自信,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优点,善于利用工具,积极完成任务。

4、每次参观、调查后,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自己写出感受与收获。

(1)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①你们在参观、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调查方法?调查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②根据调查的结果,你了解了一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③通过参观、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

④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⑤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2)每位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和交流。

(1)教师将活动的相片和录像制作成课件,组织学生观看,帮助学生回忆整个调查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①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交流、研究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结果,研究自己小组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学习其他组的什么优点。(采用自由讨论和交流的形式。)

②学生独立分析调查结果,填写调查表。

③学生采用记叙文、研究报告、小论文、资料专刊等形式,汇报调查结果。

6、请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开动脑筋,描绘未来城市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务毓与学生一起评价作品,对好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加分奖励。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21

中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总结

七(4)班作为我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试点班级,在上周四下午参加了区公民教育活动的听证会。这次活动整个过程历时超过半年,同学们在班主任潘老师带领下,在徐萍老师的支持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可喜可贺。这项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了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体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礼仪,获得了领导、专家、听证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从选项、立项、制订计划,走出校门,采访家长、周边居民、机动车驾驶员、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学校领导等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这些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增长了我们的才干,同学们从开始时的不自信、不自然、不流畅到听证会上口齿清楚、仪态大方,问题回答清楚层次分明,这中间同学们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也献出了很多的宝贵的"休息时间,但我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社区的机动车停放的问题,作出了我们的贡献,也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通过这次活动,也证明了我们的同学,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坚持不渝,就能做好一件事,做成一件事,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次活动中,体现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迁移到我们的文化课学习中来,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学习上要有股钻劲,要有“钉子”精神,我想只要我们真正践行滨中我坚苦、我坚强、我坚持的精神,我们的人生一定成功,一定精彩。

中学民族艺术教育实践研究作文【汇编二十一篇】

http://m.jinghuajt.com/huatizuowen/650062/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艺术活动写实记录100字【汇编四篇】

艺术

艺术素养及专长培养综合素质评价范文汇总三篇

艺术

艺术赏析写实记录300字(合集5篇)

艺术

掌上综评艺术素养写实记录五篇

艺术

掌上综素艺术活动写实记录【三篇】

艺术

艺术赏析200字范文汇总三篇

艺术

我喜欢的艺术形式三分钟命题说话(锦集4篇)

艺术

艺术素养自我评价(合集3篇)

艺术

初中艺术活动500字左右【汇编三篇】

艺术

艺术组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总结范文(精选三篇)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