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知己答案】知己阅读答案汇总

2017-11-25   来源:小升初满分作文

  知己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嘉定、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嘉定、宝山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树木丛生,。 (《观沧海》)

  2、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生查子元夕》)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甲: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两首元曲的曲牌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1)两首元曲都描写了□□的形象。(用原曲词语回答)(1分)

  (2)乙曲除了写景以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甲文划线句作者的视线以________为序;乙文划线句作者的视线以_______为序。(4分)

  A、时间 空间 B、人物 声音 C、空间 时间 D、声音 人物

  9、甲文的景色可用“_________”一个词概括;乙文的人物心情可用“_______”一个词概括。(用原文词语回答)(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王安石待客

  ①②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③④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

  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觉饥甚而不敢去( ) ⑵果蔬皆不具 ( )

  13、这则故事表现出王安石为人处事的()(3分)

  ⑤

  A、寡情吝啬B、谨慎严谨C、简朴节约D、勤俭刻苦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7分)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 新华 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 。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 晒 和 奴 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 beybey”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 拜拜 有了二声读音。 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 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 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量、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4、第①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2分)。

  A.多年生草本植物 B.止,绝 C.美好 D.忧心

  15、第②段加点字:晒“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6、第③段中划线句“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

  (1);

  (2)

  (3) (6分)

  17、第⑤段主要运用说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文章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形象地描绘出《新华字典》引人注目的红色封面。

  B.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占据书店显眼的位置。

  C.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D.形象地证明《新华字典》的义项随着时代而变化。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3分)

  木伢的生日晚会

  ①老板是个女的,开了家音乐茶坊,要找个打杂和看门的。女老板来到民工市场,转悠了三天,才看中一个乡下少年,他叫木伢。

  ②女老板说: 木伢你听着,白天你在茶坊的后屋干杂活儿,随叫随到,叫干啥就干啥,不许偷懒。

  ③木伢不敢看女老板的脸,低头应道: 晓得。

  ④女老板说: 你长得又凶又丑又土,可不许随便进前厅,免得让客人见了吓着,影响我的生意。

  ⑤木伢点头: 晓得。

  ⑥女老板又说: 晚上,客人走了,你就睡在前厅看门,关好门,不准出去,不准把你的老乡招来串门,发现一次,扣你半年工资。

  ⑦女老板说完了,木伢还低着头。女老板说: 干活儿去吧!

  ⑧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女老板像是忽然想起来了,说: 对了,工资每月3000元,干一天算一天。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老板心里也高兴,当月多发了木伢100元钱,木伢说你数错了。老板一笑,没错,奖金你懂不懂 木伢还是不懂,说好了,怎么多给100元 木伢往家里寄钱时,留下了100元,他怕老板啥时不高兴了,要回去,到时拿什么还她

  ⑩老板以前吃过乡下人的亏,当然也时时提防着木伢,因为乡下人开始都挺老实,时间一长,就跟着城里人学坏了。

  11几个月后的一天夜里,老板打烊关门后,故意走了一段又悄悄潜回茶坊,因为她发现木○

  伢当天有些异常,像是有什么心事。老板要伏击木伢。

  果然,老板老远就发现茶坊里的灯重新亮了,心里一惊,这么晚了,他不睡觉干啥 待靠近茶坊门口,听到了里面的音乐声。老板心里的火腾地蹿上脑门儿.正要踢门进去,忽听里面木伢在说话,老板将耳朵贴了上去。

  木伢的声音: 爹,娘,今天有人在我们这里过生日,可热闹了。我忽然记得,我也是今天生的。可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见你们给我过生日。都是人,为啥城里人能过,我们就不能过 不都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开不起生日晚会,在天井里煮一锅汤面,把同村的伙伴们叫来一块儿吃,好喜庆啊!我来城里快半年了,可还不知道城里是啥样。老板走了,我就把同村的伙伴都叫来,帮咱过生日……

  老板听到里面搬动沙发的声音,木伢说: 大头你坐这儿,水根你坐这儿,兰花、小米、水芹几个女的坐这边,离二秃远点,他一会儿就要捣乱…… 老板在门外气得直咬牙: 这个木伢!就差没把他们村子也搬到茶坊来了。 木伢又说: 你们会跳舞吗 不会 咳,怎么进城半年了还不会跳舞 我早会了,兰花,我教你。不会跳的,就边喝饮料边看着我跳。这叫罐装啤酒,外国的。石头,你怎么连易拉罐都不会开 来,我教你,拽这个小圈圈,你瞧,‘砰!’喝吧,喝吧,敞开肚皮装!

  老板心疼得浑身肉跳,她再也忍不下去了,掏出钥匙一拧,卷闸门愤怒地蹦起老高。 木伢,你现在就滚! 女老板还没进屋就吼道, 滚! 可她进屋后定睛一看,愣住了,蒙眬的灯光下,当间儿就站着孤零零的木伢,四周围了一圈沙发,每个沙发上都放着客人扔下的空饮料罐。

  木伢被老板的突然袭击吓傻了,半天才 扑通 一声跪下: 老板,我……晓得错了……饶了我这一回吧!

  女老板突然喉咙发哽,鼻子一酸,哽咽道: 木伢,我是……来给你过生日的……

  19、小说先写老板规定的“三不准”,即:

  ⑴

  ⑵

  ⑶。

  小说这样写,是为了 (8分)

  20、第⑧段划线句“木伢抬头偷偷看了老板一眼,脚步犹豫了一下”反映出木伢的矛盾心理是 (4分)

  21、第⑩段运用 的记叙顺序,这些内容对塑造女老板的形象的作用是 (3分)

  14段情节安排的妙处: 2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

  ⑴

  ⑵(4分)

  23、对文章的写作意图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传递进城务工者的需求。

  B.表现茶馆女老板的无情无义。

  C.反映城乡之间物质生活差距。

  D.提醒人与人之间要多点交流。

  三、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11分)

  “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今天,2015年4月23日。恰逢第20个“世界读书日”。你们学校为此举行课“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4、宣传读书活动(4分)

  下列哪一副对联适合作本次活动的座右铭 请简述理由。

  A. 春风吹绿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B.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 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D.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选择:

  理由:

  25、调查读书现状(4分)

  下列对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随着年级增长,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 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增长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 电子阅读随年级的增长呈10﹪的比例逐层递减。

  D.随着年级增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26、探讨读书话题(3分)

  请你任选一位学生的发言,提一条读书建议。(字数不超过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不想去读。

  乙同学:现在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去读。

  丙同学:我读过很多书,但是读过就忘,找不到好方法读。

  选同学。

  建议:

  四、写作(60分)

  27、题目:为这样的创意点赞

  要求:(1)字数在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

  (3)不能抄用本卷中的阅读材料。

  (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嘉定、宝山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文言文(39分)

  (一) 默写(15分)

  1. 百草丰茂

  2.盈盈一水间 3.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己阅读答案篇二:《粉丝与知音》阅读附答案

  粉丝与知音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 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 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 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1.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4分)2.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4分)相同之处:共同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3分)4.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4分)

  参考答案:1.(1)英文的缩写,语言变得轻灵。(2)表现出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说明了从者纠缠而善攀附的特点。(4分,一点2分)2.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了“知音,是为寂寞中送炭”这一观点。不同之处:分别论述了“知音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三个方面的观点。(不同之处各1分,相同之处1分)3.(1)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2)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3)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4.说孔子是知音,是因为他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和充分的理解。(2分)戏称他为粉丝,是因为他对音乐的痴迷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知己阅读答案篇三: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阅读答案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年,徐悲鸿赴法公费留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1927年秋天回到中国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好朋友田汉一起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1928年底,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高等院校的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这个时候,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具有很大影响。徐悲鸿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向大自然学习 经过三次邀请,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然而,齐白石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不胫而走的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一首是:“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另一首是:“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 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1931年5月,为了扩大他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上海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徐悲鸿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评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的成立,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徐悲鸿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1953年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病复发而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 ”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的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 时间长了,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徐悲鸿的学生吴作人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得到了徐悲鸿的欣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班的低微出身。C.17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与合作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歌颂了老一辈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知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6分)

  (3)徐悲鸿“离开北平南下”,齐白石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被聘请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长、博士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5分)B(3分) D(2分)C(1分)(A.“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是一个在艺术上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是徐悲鸿对艺术学院教员的希望;另外,齐白石画作也不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C.“顶峰”之说不符原文,也不合事理;E.本文重点表现徐悲鸿是齐白石的“知己”。) (2)①欣赏齐白石的画作及艺术见解,三次邀请出身低微齐白石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②为扩大齐白石的影响,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出版了《齐白石画集》,亲自编辑幷写序评价;③徐悲鸿携带齐白石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每点2分)(3)①画中扶杖老人是齐白石自况,诗中说的徐熙以其姓徐暗喻徐悲鸿,以此表明了两人的知己关系;②齐白石通过画和诗,表达了对徐悲鸿“三顾茅庐”的感激和他们再难相聚的伤感;③诗后附字含蓄表达了对“知己”徐悲鸿南下境遇的忧虑,诗画及附字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

  (4)观点一:大学应当“兼容并包”,大学讲堂也应有“通俗”的一席之地。①大学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胆魄和兼收并蓄的胸襟,始终与大众同行,与时代同行。②学术、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通俗流行文化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能给校园增添一种新鲜与活力。③今天通俗的东西,也许就是未来的艺术珍品,大学应有阔达的胸襟和独特的眼光,包容和接纳它们,为其提供展示的舞台。观点二:大学讲堂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还是远离通俗的东西为好。①大学应坚守其精神和价值观的独立性和神圣性,远离通俗流行的东西能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②通俗流行文化大多无深刻内蕴,缺少长久生命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文化的洗礼。③通俗流行文化登上大学讲堂可能冲击学术研究,会破坏严谨之风,助长浮躁之风。

【十年知己答案】知己阅读答案汇总

http://m.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393245/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升初满分作文(合集3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书范文(精选六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书范文(精选九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范文(精选六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汇编三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精选】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400字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精选八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小升初满分作文【五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

六年级小升初满分作文范文汇总五篇

小升初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