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电影_图解语文,改变空对空的课堂对话

2019-05-22   来源:语文题库

  这里说的“图解语文”中,“图解”的图,指的是思维导图。图解,指的是以思维导图解读语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所表述的内容,解读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认识文章段落间的内在的联系。走进图解新时代,是指语文教学踏入借助思维导图解读相关语文知识的崭新时代。
  好文章会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朗读完《乡下人家》,我问学生:“你读了文章,能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情趣呢?”
  “谁来指着自己的思维导图,谈谈他的理解,谈谈他读课文时想象到的画面?”
  小吴(她平时不大爱讲话,但很喜爱画画),她第一个举手要求出来向大家汇报。我让她走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下指着自己的导图,(详见图1)向大家说着她的一个又一个理解。她说:
  文章第一句就写到“青的、红的瓜”,后来又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这些都是颜色描写,让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色彩。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是用了拟人手法。
  我肯定她说的,接她的话说:雄鸡像将军阅兵时那样,斗志昂扬,又如尽职尽责的一家之主在保护着家人,守护着家园,这处拟人很有人情味啊。
  ……
  小吴指着她的导图,一口气汇报了文章中的好多处描写特色和所应用的修辞手法,而且每一个理解都是在她的导图中有记录的。
  当她指着导图继续介绍:“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是文章的中心句,总结了全文,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风景……她刚说到这儿,就有好几个学生发现了她写在导图上的错别字:“关联词”写成了“关连词”,“不论”写成了“无论”,“夏天”的“夏”字中间少了一横……,大家热情地帮助小吴,让她能及时改正这些错别字。
  我一边夸奖小吴的想象很丰富,思维导图画得很好,还能讲出文章写得好的多处地方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很了不起!一边鼓励她以后写字也要认真,把字写端正,不要写错别字。
  又对还在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说:“其他同学也根据课文的描写,想象到怎样的农家画面呢?能把这幅乡村画卷的内容也讲述一下吗?”
  因为,我发现小吴汇报时谈得比较碎,太注重各个描写的表现手法或作用,没从整体上谈课文的内容,所以我在引导后面学生的汇报时,要谈谈“乡村画卷的内容”,也就是要复述课文大体描写了什么?
  这时,小郑马上走了出来,她实物投影仪下逐步出示导图中的一幅幅线条简单,但表意丰富的小图(详见图2),复述着文章内容,补充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句子写出了“瓜”“藤和叶”的色彩,还用了对比的写法。”
  我说:“是啊,门前竖大旗杆,太单调,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难以亲近。而小屋前纯天然的无人工雕琢的藤和叶,青的、红的瓜,却色彩明丽,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亲切,小郑真会品读。”
  小郑很乐,又点出几处文章描写中,交代的时间和地点,大家看见,每一处她都一一在导图里标注出来了。
  我肯定了她的做法,又对大家进行点拨,我说,很好,小郑能关注文章中前前后后交代的一些时间和地点,它们的出现有先有后,但有联系吗?大家能发现文章内容间的联系吗?
  我的引导语,引起了小邓一个豁然开朗的眼神,她一举手,我就让她出来讲讲想到什么了。
  小邓的导图(详见图3)在实物投影仪下一放,孩子们眼前就呈现出了一幅幅质朴、祥和的农家画面。大家都惊叹:“好漂亮啊!”果然,小邓的导图画出了一个个她读文字段落联想到的画面,每一幅图都是一番值得娓娓道来的美景。小邓指着她画的思维导图讲述着课文内容,导图中的连线链接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形象引领着大家的想象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小邓的导图上明显的时间、时令季节的标注,使她能很直观地向大家指出来,文章是按照:春――夏――秋,这样的三个季节的顺序进行描述的。
  我一阵欣喜,太好了,经过引导,孩子开始关注整体,思考文段间的顺序和联系了,我一定得趁热打铁,推波助澜才好!
  于是我说:“小邓说的很好,小邓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没重复同学说过的话(这是我的课堂一贯的要求,要边听边思考,发言时不能重复别人的话,否则等于大声向同学们宣布:我刚才没注意听课)。而且她导图虽还没画出,却能在老师一提醒之下,就发现了文章是按照季节变化来写的,并立刻向大家汇报,这说明小邓同学聆听同学的汇报,聆听老师的点评时,很会听!她是一边听一边思考的,所以她能发现文段间时令季节的顺序和联系,她真是了不起!大家也能这样听,这样思考,你也一定能发现文段间的许多种线索、多种联系的。”
  学生写文章,特别写景文章,想要得写景物很多,相关的事情、人物也都想写写,但学生很容易写成好词句的堆砌,写出“一盘散沙”,却不注意文章的条理、顺序和全篇的布局谋篇。因此,在阅读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有意识引导学生在积累学习好词句、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写作知识时,还要去多思考,学习怎样能把文章写得内容丰富但不凌乱,学习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主线突出,前后联系紧密,描述富有条理。
  我的引导果然凑效,小钟同学迫不及待地跑出来了,她的导图一向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她指着自己的“杰作”――极具个性特色的思维导图(详见图4)汇报:第3小节第1句“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是过渡句,从写乡下人家种了什么瓜啊花啊,到写乡下人家养了什么家禽。还有第6小节第1句:“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也是过渡句,从写乡下人家夏天转入写乡下人家的秋天。
  “很好,这样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文章内容联系就更紧密了”我在一旁肯定小钟的分析,又及时点拨:“文章一次又一次在描写:乡下人家养了什么,种了什么,这都是谁的劳动成果?作者想说明什么?大家可以边听边想想。”
  小钟接着说,文章是按照“房前――门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文章开头就写“屋前的瓜架”,最后又提到“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这是前后呼应。
  “很不简单,文章内容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被小钟抽丝剥茧,分析得很到位哦!还有谁来试试,谈谈你的理解或分析。”我继续鼓励学生们,深入理解课文。
  接下来是小刘走上了讲台,她指着课本的句子,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是用了拟人的写法,纺织娘“它们便唱起歌来”的“唱歌”也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得很生动有趣。纺织娘的“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是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纺织娘唱得很好听。“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是摹声,让我们好像真的听到纺织娘的歌声。
  “对呀,大家想想,这里小刘理解到的“摹声描写”加上前面小吴介绍的“颜色描写”,这篇文章描写方面的一个特点就可以用一个词归纳出来了,这个词就是……”
  “有声有色”全班异口同声地把我的话接上了。
  此时,语文科代表,欧阳同学不甘示弱,也走上讲台来,一边展示她的导图(详见图5)一边介绍道:“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句中“好友”是用了拟人写法,把“红霞、微风、鸟儿”都当成人来写了,“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是用了比喻的写法,也说明作者想象很丰富。
  “理解得很好,你的想象也很丰富,所以你读着作者的文章,就感受并绘出了作者联想到的画面。”我在一旁肯定欧阳同学的汇报。
  她接着又说:这里“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说明是傍晚了,后面文章又写了“月明人静的夜里”,还有前面的文章还写了“绿绿的浓阴”这说明是白天,可见文章是选取了“白天――傍晚――夜间”几个时间的景物进行描写的。联系前面小钟的汇报,我们还可以发现:文章写作的顺序是在空间和时间上交叉进行叙述的。
  “对的,文章中那么多的植物、动物和人的活动,不是胡乱堆砌在一起的,它内在的联系等待我们去发现,这也是一种阅读的乐趣。大家看,细心的欧阳同学就把这文段间的这样暗藏的线索和联系都能够发现,这样的阅读收获多大啊,我们写作时,也可以学一学这招儿:循着时间、时令季节或空间顺序去写文章,文章就更有条理了。”
  我的点拨,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发言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都要说说自己的阅读发现,特别几个慢热的男生,这时才踊跃要求发言。
  小卢说:我还发现了文章的“物线”,它的描写是抓住乡下人家最有特色的事物来写的,顺着写“棚架的瓜――藤蔓――依着时令开放的花――春笋――鸡群――小鸭――天高地阔地吃晚饭――纺织娘唱歌”。
  我评议说:“对的,乡下人家值得写的其实也有很多很多,但我们写文章不能“有碗数碗,有碟数碟”,还要注意筛选材料。这篇文章的作者就很精心选材,写的都是乡下人家生活中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但又最显特色的事和物。”
  小邓又跑了上台来指着导图补充说:课文写了“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养鸡养鸭”“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辛苦一天……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虽然没有住高楼大厦,也不嫌弃房屋小小的,一样种瓜种花,养鸡养鸭,把住处装点得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没有坐在高级餐厅里,只在门前,天作屋顶,地作餐桌,照样闲话家常,吃得很开心,很热闹,说明乡下人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他们乐在其中,生活得十分惬意。
  我很满意孩子的理解,我说:“小邓能够联系上下文,她在学习了上一个关于“生命”这个主题的课文时,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于是在此基础上,她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乡下人热爱生活的品质。对呀,乡下人家所有的享受,都是乡下人的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的房屋并不大,但他们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着乡村生活的独特情趣。”
  我说到这儿,小姚高举着手,好像要求要补充我说的话。我打住了,由小姚来说。(小姚是一个寄住在别人家中的孩子,很久才见一次父母,她一向话少,现在高举着手,一定是有话要说的。)
  只见小姚把课本往实物投影仪下一放,说:“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的“寄住”是拟人的写法,这里也包含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这是作者感悟到的。”
  “对啊,就像我们有些同学也有寄住在亲戚、朋友或老师家里一样,作者描写纺织娘寄住在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上,享受着乡下人家的亲切、和谐和幸福,感受到乡下人的朴实、热情,也许作者也希望,能像纺织娘那样寄住在乡下人家,每天嗅着浓郁的泥土的、瓜果的、花朵的芬芳,听着纺织娘的歌声,还有奇妙的蛙吵虫鸣……一切都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作者对乡村生活充满向往,也想好好感受一下瓜棚月下的情趣,享受一下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风情。”我不着痕迹地表扬、鼓励、引导着孩子小姚的感受和大家的想法。
  小谢慢条斯理地走上台说:我觉得乡下人家用很多时间搭棚架、种瓜、种花、养鸡鸭……其中写这花“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是呀,乡下人家生活平静悠闲,所以可以尽享搭棚架、种瓜、种花、养鸡鸭……的乐趣呀!这不正是乡下人家生活与城市的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最大的不同吗?这就是乡下人家生活的独特之处呀!作者是抓住了乡下人家的特点来写呢。
  小叶思考了很久,才举手,他补充说:那么小谢问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不也正是乡下人家种的花的特点吗?
  我马上肯定小叶的发言:“理解得很对,这就是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种的花的特点来写。”
  下课铃声正好响起,这真是好热闹的一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各有差异,不同学生对所读到的课文都会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多元的释放,构成了对课文的丰富的多层面的解读过程。这样的一节阅读课,把《乡下人家》这篇文章从静态的文字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成了一幅幅鲜活的,联系紧密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一种灵动的释放。

图解电影_图解语文,改变空对空的课堂对话

http://m.jinghuajt.com/xiaoxuezuowen/533043/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大家怎么说]教大家怎么折最简单康乃馨 折纸花大全图解

语文题库

教你怎么扎头发_教你怎么折出一朵百合花_折纸花大全图解

语文题库

教大家怎么说_教大家怎么自制火箭_火箭制作步骤图分享

语文题库

2019河南中考学业备考调研试卷_2019年中考备考鼓励自己的说说句子 中考加油的励志说说

语文题库

新婚4字祝福语|新婚祝福语四字

语文题库

实习周记100篇通用版_万能实习周记范文

语文题库

实习周记100篇通用版_幼儿园实习周记范文

语文题库

[学生顶岗实习周记]学生顶岗实习周记八篇

语文题库

[20个励志的简短小故事]20个励志的简短小故事及感悟体会

语文题库

江西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原文翻译及答案_江西高考语文古文阅读原文翻译及答案2016

语文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