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010-06-08   来源:初中英语作文

(1)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例

  听课记录在当时听课时需要记下重点,只记关键词等听完课后在整理,一般为教学过程和分析,分享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1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评析: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课学习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评析: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评析: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0.75:2。
  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三、结论总结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听课评析: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2
  听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交流有关国旗的知识。
  师:每周一,老师参加学校的升旗活动,心中都会感到一种神圣和激动,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国旗的知识?
  2.引出国旗规格问题。让学生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3.估计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
  二、新课学习
  1.结合学校所挂国旗的规格写出长和宽的比。
  2.化简所写的比,并交流结果。
  3.由长和宽的比类推宽和长的比。
  长和宽的最简比是3:2,反过来,宽和长的比就是2:3了,他们是有关联的。
  4.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
  师:对,同学们看网站中给我们提供了五种规格的国旗,我们现在就从中任选两种,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
  学生在练习本上试作。
  5.观察交流计算结果,汇报自己的发现。
  交流中,教师把学生所求的比值按“长和宽的比值”“宽和长的比值”分类板书,方便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
  6.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比和比值,找出发现的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任选了两种不同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了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7.认识比例,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把两个比用等号联起来,建立比例的数学模型。
  我们就可以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写成下面的形式如:
  240:160=144:96
  =
  师:(板书)好,这样我们就接触到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板书)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比例吗?
  8.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出试一试问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交流计算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就相等了。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2. 2袋大米重16千克,5袋同样的大米重40千克。分别求出大米质量和袋数的比值,并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听课点评: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通过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而且也是主要的科目,小学期间学习的数学都是一些简单的公式和计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小学数学知识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小学数学知识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小学数学常考知识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017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十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一、方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把握等式的性质,理解等式两边同时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时必须考虑特殊的数字0。注意验证。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安排:
  8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二、确 定 位 置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
  用数对实际情境中的物体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
  四、教学安排:
  3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三、倍 数 和 公 因 数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掌握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安排:
  6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认识分数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应用。
  难点:单位“1”, 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
  10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五、找 规 律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规律的发展过程。
  难点:是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难点:
  熟练、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安排:
  9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七、统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难点: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八、分数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5、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过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能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安排:
  5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
  难点:
  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倒过来推想”策略合理解题步骤。
  四、教学安排:
  5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十、圆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会画指定大小的圆,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圆的周长及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安排:
  10课时
  第十册数学第十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十一、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用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8、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安排:
  5课时
更多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推荐:
1.2017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201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3.2017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2017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5.2017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6.2017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7.2017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8.2017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9.2017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0.2017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http://m.jinghuajt.com/yingyuzuowen/17498/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口号设计类初中英语作文【8篇】

初中英语作文

口号设计类初中英语作文(合集9篇)

初中英语作文

珍惜今天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锦集十七篇

初中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100【六篇】

初中英语作文

网购初中英语作文集合24篇

初中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我的爱好范文汇总十八篇

初中英语作文

口号设计类初中英语作文锦集八篇

初中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范文(精选八篇)

初中英语作文

关于初中英语作文我的爱好【十八篇】

初中英语作文

计划与安排的初中英语作文【10篇】

初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