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画竹

2010-05-09   来源:成语故事

一:[郑板桥画竹]郑板桥画的特点有哪些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郑板桥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郑板桥画的特点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的主要成就
  书法艺术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这件作晶的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绘画艺术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吏治清明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即便夜间去查巡,也仅差一人提着写有“板桥”二字的灯笼引路。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在潍县任县令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灾情,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收远近饥民赴工就食,并责令邑中大户轮流在道边开厂煮粥,供妇孺耄耋充饥。同时,责令囤积居奇者迅速将积粟按通常价格卖给饥民。他自己也节衣缩食,为饥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时,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放粮。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苏兴化定居。
  郑板桥的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猜你喜欢:1.国画大家齐白石的作品有哪些

二:[郑板桥画竹]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考语文二模拟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虽然不难,但是还是需要多做一些模拟试卷来巩固成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考语文二模拟试卷,希望能帮到你。
  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考语文二模拟试卷题目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宋词吟出口,婉约的江南便款款而来了。烟雨漂洗过的西湖,宛如(一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月色(弥漫/弥散)的西湖,宛如一帘笼着轻纱的幽梦。黛色乌篷客船轻轻摇曳着,寒山寺钟声寂寥地回响着,两岸的飞檐吊角、灰瓦白墙, ① 。当草长莺飞、杨柳拂堤之时,江南春就来了:曲径通向的深深庭院里,春色满园关不住;朱雀桥边的乌表巷口,自在矫莺恰恰啼;绿杨阴里(清净/清静)的长堤上,隐隐笙歌处处随。
  江南的春天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而中原的春天,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来谁敛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一千年前的四月,花的艳潮也许正在盍唐的桥边陌上、宫内坊间肆意涌动,整个洛阳城都在为牡丹疯狂,“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人们 ② 。诗人们酒气萦身,呼朋喝友,肥马轻裘,踏花归去,一路马蹄馨香,写下荡气回肠的诗句。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摇曳yì 婉约 B.曲qǔ径 荡气回肠
  C.矫莺 芳菲 D.乌篷 肥马轻裘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幅 弥散 清净 B.一幅 弥漫 清静
  C.一副 弥散 清静 D.一副 弥漫 清净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 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B.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 ②簪花而行,狂歌痛饮,醉卧丛下
  C.①无限风情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 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D.①随着蜿蜒的绿水荡漾着无限的风情 ②醉卧丛下,狂歌痛饮,簪花而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②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③我们如果只是欣赏《赤壁赋》的华美辞章,而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进而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④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问题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⑤河畔新区违建之风抬头;部分业主占用公用场地非法搭建,或楼顶加层,或凌空搭建, 这些违法建筑如雨后春笋,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⑥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
  B.《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判断外,还对读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而在于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D.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茅草屋, 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画竹:越名教而任自然
  天 明
  在静物之中,竹的品性尤为特殊:像树一般挺拔坚硬,却“茎中空、无年轮”,可谓“不刚不柔,非木非草”。诗人白居易在《画竹歌》中感慨道:“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那介于草木之间刚柔并济的神韵,为历代画家“望竹兴叹”的原因。
  唐代以前,即便是描绘“竹林七贤”的画作,背景也只是松、柏、柳、槐及一些无名的阔叶树,鲜有竹的出现。唐代竹画兴起,唐代萧悦和北宋文同尤为出名。文同爱竹,到了“深入竹乡,以竹为妻”的地步,他的画竹心法被苏轼盛赞,后凝练为成语“胸有成竹”。
  苏轼认为,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精神不足。文同画竹之所以丰神飘洒,在于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文同画竹不是边看边画、边想边画,而是透过细致周到的观察,在脑海中提炼出竹的神韵气度,察其“神”而非察其“身”,一旦下笔,便一气呵成。
  元明时期竹画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各种版本的《竹谱》更是对画竹的理论和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元代画家李衙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叶”,竹叶是画竹尤难把握的。清代郑板桥却对前辈立下的规矩作出了反思:“始余画竹,不敢为桃柳叶,为竹家所忌。近颇作‘桃叶柳叶而不失为竹意……古来画家习俗皆成陋语也。”在郑板桥看来,画竹“总要以气韵为先”,所谓气韵,是指竹子的生理结构和生长规律在自然界风霜雪雨、明晦阴晴中所呈现出来的体态和动感,是竹子固有习性中所蕴含的自在之美。只要能把这美感表现到位,至于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竿之粗与细等,都不必过于计较。
  以气韵为先的理念,在“扬州八怪”的竹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农喜欢观摩竹影,“每高舂夕晡时就日影写其状”,笔下的竹叶好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擅长画“风”,名作《潇湘风竹图》中的竹叶好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给人以忽看不似画,侧听有秋声之感。郑板桥在《板桥题画兰竹》提到:“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差别在于,前者之“成”是整体、完成之意,后者之“成”则是成例、成见之意。胸有成竹所强调的是画家要有整体感,不能把竹子视为竿、茎、枝、叶简单的组合;胸无成竹强调的则是画家不能被已经形成的规矩所束缚,失去艺术的想象力。画家只有具备了整体感和大局观才能不为物所役,摆脱呆板的“匠气”;而只有做到胸无成见,才能不为人所役,从而捕捉到自然的“灵气”。因此,“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共同体现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艺术追求。
  回顾“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这段艺术小史,我们可以领略到竹有节、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之契合,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艺术在处理画竹时所展现的辩证统一的理念,这大概是国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把中国文化称为“竹的文化”的原因之一吧。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不刚不柔,非木非草,那刚柔并济的神韵难以表达,这也是唐代以前鲜有竹画出现的原因。
  B.竹画兴起于唐代,元明时期独立为中国画中的一个门类,对画竹的理论和技法有了系统的总结。
  C.李衍认为画竹叶“粗忌桃叶,细忌柳叶”,郑板桥则认为把竹叶画成桃叶柳叶也能表现出竹意。
  D.陈寅恪把中国文化称为竹的文化,是因为竹子有节、虚心、刚柔并济的意象与中国文化相契合。
  7.下面有关“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有成竹是指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而是对竹作整体把握,提炼出竹的神韵气度。
  B.金农竹画的竹叶似深秋的红枫,李方膺笔下的竹叶像飘扬在寒风中的碎布条,二者都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C.胸有成竹强调画竹要有整体感和大局观,胸无成竹则重视画竹不要被已有的规矩所束缚,二者都是为了创作出艺术精品。
  D.画家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摆脱呆板的匠气;只有做到胸无成竹,不为人所役,才能具有自然的灵气。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其“领异标新”的主张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理念。
  B.庄周笔下的庖丁在解牛时,不用眼睛去看,全凭精神意念在活动,其高超的技艺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
  C.近代艺术家吴昌硕将篆刻的章法、体势揉进竹画,使笔下竹叶犹如篆书之撇捺,体现了胸有成竹的画竹理念。
  D.冯骥才说:“散文随笔当胸无成竹。情如春雨,淋淋一浇,青枝碧叶盈盈全冒出来。”这与画竹的胸无成竹观点相近。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以太学生试春官第二。授绍兴府观察判官。秩满,就铨选,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请外,孝宗方厉精求治,曰:“黄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当对,奏三事:备事莫若储才,士卒当练其心,军政必预为谋。上矍然,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除右正言,首奏:“谏臣非具员,职在谏争,朝政有阙,所当尽言。”上亦以为端士,许其尽言无隐。除侍御史。会水旱频仍,上特诏:“诸路奉行荒政不虔,差官按视安集。”洽亟奏:“使者一出,官吏必须知畏。其常平①一司,所职何事?淮、浙、江东现有使,以五使分五路,尚虑不周知。今遣一人兼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若专责常平,名正而职举,事分而察精。”上嘉纳。除右谏议大夫,上方锐志肄武,洽因讽谏,言:“《颐》之大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之,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上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可为万世臣子之法,朕常念之。”除御史中丞。时潭州奏强盗罪不至死应配者坐加役流②,有旨具议。洽曰:“强盗异他盗,以其故为也。若止髡役,三年之后,圈槛一弛,?突③四出,善良受害,可胜数耶?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走逸结合,患尤甚焉。”上深然之。光宗受禅,特诏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善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摹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黄洽传》)
  【注】①常平:指提举常平司,宋官署名。掌常平仓、免役、市易、河渡、水利等事。②加役流: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③?突:像野猪受惊而乱奔。比喻人的横冲直撞,流窜侵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方厉精求治 厉:振奋
  B.朝政有阙,所当尽言 阙:缺失
  C.上亦以为端士 端:正直
  D.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 去: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B.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C.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D.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洽任太常丞时请求京外任职,皇上正全力治国,认为他品德高尚,正要委以重任,因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B.水旱之年,皇帝想派使臣到各地巡视安抚,黄洽认为应专门责成常平司去巡视安抚,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黄洽任御史中丞时,潭州上奏将罪不至死、应刺配边疆的强盗改判为流放加劳役,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
  D.黄洽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未获准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遣一人兼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5分)
  (2)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千秋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鸳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作者被贬处州任上。②元祜七年三月,作者等26人同游西池。③鸳鹭:两种水鸟,这里代指同游的同僚。
  (1)请对“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2)词中说“飞红万点愁如海”,词人有哪些愁?请简要概括。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 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 , ▲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 ▲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 ▲ , ▲ ”两句词,描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烤牛肉,奏起边疆乐曲的场景。
  五、(12分)
  16.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4分)
  俄罗斯否决了谴责大马士革4月4日在叙利亚汉谢洪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其提供当天所有空中行动信息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草案。
  17.以下是某高三毕业生参加自主招生时写给南航的自荐信,在语言得体方面有4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4分)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拜读我的申请材料。我是刘乙,来自××中学,成绩优秀,爱好广泛,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都有建树。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南航在全国大学航空航天专业领域鹤立鸡群。我向往到贵校学习,实现我的航空航天梦,务必给我一次机会。
  18.阅读下面图表,完成题目。(4分)
  请根据图表列出的数据,写出一条结论和建议。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和草木在一起
  周华诚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语言会变得多余。面对草木的时候,你不需要演讲和夸夸其谈。春天到来,牛牵引着犁铧走向喧闹的春天。在犁尖插进微热的土地,把新鲜的泥巴翻转过来之前,二者不需要什么山盟海誓,或蜜语甜言。穿蓑衣戴斗笠的农人来到田间,微雨细风之中,他扶锄而立,他将要开始播种。此时此刻,他内心涌动着一些激情,但很明显,他无须发表一场施政演说。微细的雨滴继而铺陈下来,润湿大地。很快,嫩黄色的细芽将穿透种壳,在土地上彰显力量。如果你蹲下身来,与嫩芽们对视,你用目光抚摸它的茎叶,看清它茎秆上细细的白色的绒毛,这就够了,这样的目光的抚摸,将会让它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一个人的语速将会变得缓慢。一生操持农事之人,语言能力退化,渐渐拙于人事。你怎么对待庄稼,庄稼一定会怎么回报给你。你投之以汗水,它报之以硕果。①农人与庄稼之间不会发生争执,他们只肯握手言欢,不会面红耳赤。我的外公一辈子在山里劳作,在山上田间与飞禽走兽、木石流泉为伍,夏天种得几畦辣椒,拣出最大最红的辣椒装了一担,走十几里路挑到城里去卖。城里人在辣椒面前挑拣,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外公嚅嗫半天,说不出话,最后一拎扁担不卖了,又挑了那样一担辣椒走十几里路回家。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会慢慢变成一个行动缓慢之人。在大地上,草木都依照四时节气过日子。春日里开花,夏天舒枝长叶,到了秋天结出累累果实,冬天开始落叶,脱去一身繁华。父亲在田间种水稻,他告诉我,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是严格遵循四时节气。谷雨之后,立夏之前,父亲将要浸种,三日后谷子爆芽,五日后谷种播到秧田,三十日后秧苗青青,可以移栽,至多不超过四十日;插秧之后,五至七日,秧苗可以返青,之后将欣盛生长。之后,水稻们拔节,开花,灌浆,结实,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盛大的收割。
  中国人的智慧里,有光阴与节气。②节气就是规矩,草木与人,都要遵循这些规矩。节气这件事存在的意义,正是让人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很多事你急也急不来。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到几声响雷,去林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起来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一下远去的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都扛在肩上。
  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你的脸上也就慢慢有了植物的神情。什么是植物的神情?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位水稻科学家,他是一个博士,一年之中,他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浙江、海南、印度尼西亚的稻田里。我观察他,发现他的脸上有着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黑,被太阳晒黑的。第二是粗糙,他从来不抹七七八八的化妆品。第三个特点,是似乎渐渐地与这个社会的流行脱节。整个社会都在速成、融资、上市,他还是站在稻田里,手掌抚过一株一株水稻。
  人也是大地上的草木。人有脚,可以至四方。草木无脚,我们以为它无法远距离行走,但只要时机成熟,它其实会比有脚的野兽走得更远。借助风、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它们将可以到达更辽阔的疆域,深远超过人的想象。一粒种子,可以走到三千年以后,给它雨水,空气,阳光,它就可以穿破种壳,长出一片嫩芽。好了,是的,现在你已经知道,草木其实比人有更多的自信。这样说吧,人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他走到阳光下,他就拥有了一脸的自信与淡然。
  (2017年4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作者认为人和草木在一起会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4分)
  20.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4分)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分)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2分)
  21.第五段中写“我认识的一位水稻科学家”有什么作用? (4分)
  22.《人民日报》:“你若笃定,社会便不浮躁。”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6分)
  七、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旅居南京的汪先生去安徽六尺巷游玩,将车停在禁停路段,被巡逻的交警发现,交警没有对其罚款,而是手写的温馨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这张特别的“空白罚单”在网上晒出后,引发网友转发和热议,被不少人誉为“最美罚单”。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8届山东省日照市高考语文二模拟试卷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D 【解析】A项,摇曳yè;B项,曲qū径;C项,娇莺。
  2.B 【解析】副:用于成套的东西。幅: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弥漫:到处都是,充满。弥散:烟雾气味等向四周扩散。清净:没有事物打扰。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
  3.B 【解析】①处,注意横线前面的主语,“随着”能与其很好地衔接。②处,“痛饮”在前,“醉卧”在后。
  4.D 【解析】③④⑥正确。③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符合语境。⑥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①②⑤错误。①分庭抗礼:指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只用于两者之间,此句误用于三者之间。②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含贬义。此处是褒贬失当。⑤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5.A 【解析】B项,有歧义,“200个”可修饰“人”,也可修饰“字”。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在“它”与“用”之间加“是否”,“恰到好处”之前加“是否”。D项,搭配不当,“看到”与“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不搭配。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D 【解析】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这大概是”只是表推测。
  7.A 【解析】“不对竹竿、枝、节、叶等作局部的技巧处理”不当。
  8.C 【解析】应为“体现了胸无成竹的画竹理念”。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D 【解析】去:除去。
  10.C 【解析】A项,第一句为代词,那;第二句为代词,他的(项庄的)。B项,第一句为副词,于是、就;第二句为副词,经由、通过。C项,均为连词,因为。D项,第一句为句末语气词,不译;第二句为代词,代指老师。
  11.B 【解析】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12.C 【解析】“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错。原文“若止髡役,三年之后,……患尤甚焉。”意思是“如果只是对他们施以髡刑或服劳役,三年之后……祸害就特别大了。”
  四、(24分)
  13.(1)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地区),他不过查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幅员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到呢?
  【评分细则】遣:派。路:宋代行政区,可不译,也可译为“地区”。辽邈:遥远;辽阔遥远。安:怎么。以上4处各1分,第2句句意1分,共5分。)
  (2)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怎么能)先谋求私利呢?
  【评分细则】吾书生:判断句。拔擢:提拔。有以:有……的办法,有用来……的。营私:谋求私利。以上4处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礼部考试获得第二名。授予绍兴府观察判官。任期结束,参加铨选,授予国子监博士,继而又担任太常丞。请求调外地就职,孝宗正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说:“黄洽品德高尚,正要委派他做事。”不予准许。临到觐见时,黄洽上奏三件事:筹备战事不如储备人才,对士兵应训练他们的精神意志,军政大事必须预先做好谋划。皇上很惊讶,黄洽慢慢地上奏:希望(陛下)告诫各州郡,不要搅扰百姓而招致强盗贼人,不要随意改变(政令)而导致消极抵抗。盗贼扰乱之后再平定,损伤国家的根本就太大了。授任右正言,他首先上奏:“谏臣不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官员,他的职责在于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朝廷政事有什么缺失,都是应当毫无保留地直言。”皇上也认为他是正直之士,准许他竭尽其言不需隐讳。授任侍御史。适逢水旱灾害接连不断,皇上特地下诏:“各路实行救荒政策不够虔诚,需要派官员巡视安抚。”黄洽急忙上奏:“使者一旦派出,地方官吏必定知道敬畏。那常平司一个机构,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呢?淮、浙、江东现在已有使臣,把五个使臣分作五路巡视,还恐怕不能全面了解。现在派一个人兼管二三路,他不过看看图册账目户口多少,地域辽阔道路遥远,怎么能处处走得到呢?假如专门责成常平司去做,名正言顺地履行职责,事情分明了观察也更精到。”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授任右谏议大夫。当时皇上正在意志坚定地练习武力,黄洽就委婉劝谏,进言:“《颐卦》的卦象说:‘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还要谨慎节制,更何况其他的呢?大凡身体筋力呼吸之间,一旦有一点过失差错,都不是修养自己身心的做法。”皇上说:“你所说的没有不是仁义忠孝的,可以作为万世万代臣子的法则,我常常思考这些话。”授任御史中丞。当时潭州上奏罪行不够处死而应刺配边疆的强盗判罪为加役流,有圣旨命令此事具体商议。黄洽说:“强盗不同于其他的盗贼,因为他们是故意犯罪的。如果只是(对他们)施以髡刑或服劳役,三年以后,禁锢一打开,他们将横冲直撞、四面奔出,到时候善良的人遭受祸害,可以数得过来吗?何况(罪犯)服役时一定要除去防备和禁阻(逃跑)的刑具,(一旦)逃走后聚集在一起,祸害就特别大了。”皇上认为他说的对。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他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当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怎么能先谋求私利呢?假若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担忧什么。”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14.“乱”,纷繁(繁多)的意思,写花之纷繁;(1分)“碎”,细碎(琐碎)的意思,形容莺声细碎盈耳;(1分)借景抒情,用景物的纷繁细碎衬托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2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①惜春伤时之愁;②飘零孤独之愁;③思念故人之愁;④贬谪失意之愁;⑤壮志难酬之愁;⑥英雄迟暮之愁。
  【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4点、意思对即可。
  15.(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评分标准】6分。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五、(12分)
  16.①大马士革4月4日在叙利亚汉谢洪使用化学武器;②联合国安理会对这一行径表示谴责并要求其提供当天所有空中行动信息;③对此联合国安理会形成决议草案;④俄罗斯否决了这个决议草案。
  【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没有按照先①,再②、③,后④的顺序,酌情扣分。
  17.①拜读—审阅、垂阅;②建树-突出(较好)成绩(成就);③鹤立鸡群-首屈一指、地位突出/成果卓著、处于前沿、具有前瞻性;④务必-希望、恳请
  【评分标准】4分,改对1处得1分,只找出错误修改不当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18.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人均平均水平,(1分)但实际人均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1分)
  建议: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2分)
  【评分标准】4分,结论2分,建议2分,意思对即可。
  六、(18分)
  19.①语言变得多余,不再夸夸其谈;②语速变得缓慢,拙于人事;③行动缓慢,不再着急;④拥有自信与淡然。
  【评分标准】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人与庄稼之间的和谐相处。(1分)
  (2)规矩即规律,(1分)自然事物和人都要遵守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1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1.写水稻专家,写出了人与草木待久了脸上就有了植物的神情;(2分)丰富了文章内容,(1分)为下文写人会变得自信、淡然做铺垫。(1分)
  【评分标准】4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①为人处世不要夸夸其谈,要多做少说。如文中……;或当下……
  ②不要你争我抢,要学会和谐相处。如文中……;或当下……
  ③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文中……;或当下……
  【评分标准】6分,每个要点3分,答出2点,联系生活实际且分析得当、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分析】
  材料为汪先生违规停车,理应受罚,但交警温情执法,没有对其罚款,得到网友好评;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最佳立意:赞同其中一个方面(或赞同温情执法,或主张严格执法),但需要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
  ◎即在主张温情执法的观点下,指出不可滥用温情执法??滥用会带来执法不严,或失去法规的尊严,或让人钻空子,让人无法可依。
  ◎即在主张严格执法的观点下,指出对那些不是主观违规,客观条件较充足且没有造成危害的违规者,施以温情执法--即不采取处罚,这样既能产生好的效果,让人更好地遵法守规,呈现出执法的温情,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只阐述一个方面,而不涉及另一个方面,只能属于二类卷,在48分以下评分。
  【说明】
  如有其他立意,只要来自材料,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细则】
  (1)正常作文
  44分为切入分,36分为及格分,平均分44。
  一类卷,60~53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能阐明二者的关系,说理充分,结构严谨,材料充实,语言流畅;
  二类卷,52~44分,符合题意(或部分偏离题意),部分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能否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是决定在48分上下评分的关键;
  三类卷,43~31分,题意明显偏差,中心松散,内容空洞,较多材料与观点不一致;
  四类卷,30~0分,完全偏离题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字迹潦草难辨。
  扣分:缺题目扣2分,错别字扣完3分为止。
  (2)抄袭文章。抄袭的文字400字左右的,0~10分。
  (3)不足字数。不足800字,少50字扣2分,少100字扣5分;字数为600~400字间的,在25分左右评分,100字以下的,在0~10分间评分。
  【补充意见】
  (1)立意(观点)深刻类(即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能阐明二者的辩证关系),内容充实、说理透彻,结构严,语言流畅,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规范,在58分以上评分。
  (2)立意(观点)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字迹工整规范,在50分以上评分。50分以上作文不得低于12%。
  (3)具有下面一项,可在原得分基础上提升4~5分。
  ①材料新颖(熟人生事、生人事例);②事例叙述得当且分析说理深刻;③能够辩证分析说理,表达有分寸;④语言表达有特色,“闪光”“靓丽”(让人一振);⑤书写认真,字迹工整规范。

三:[郑板桥画竹]写意画的特点有哪些基本技法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意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写意画的特点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但由于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中国写意画家笔下对形与神的概念便有了不同的侧重。偏重工细一路的借形以抒发自我性灵的审美需求,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具主观的表现意识,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并重的目的,如注重写实的工兼写即属此类。
  小写意画家则既注重形的制约,又注重自然精神与自我心境,情感的结合,达到一种意蕴平和、雅俗共赏的境界。大写意画家强调自我情感的宣泻,自然物象中的形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可以不完全依附于客观物象的独立美感。在画家笔下自然物象的某些细节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意象造性,以神写意的表现力达到了最高境界。
  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字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总之,中国写意画的用笔贵在力的表现,所谓“力透纸背”、“力能扛鼎”之说,而绝不能是蛮力。试向齐白石先生九十多岁了,手已无缚鸡之力,但作画仍能力贯毫端。这是因为老人凭多年的功力,即使用很小的力气,用到笔尖上已绰绰有余。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力气再大也是徒劳的。
  中国写意画的用笔来源于书法,在唐代就形成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元代以后,中国的文人画发展到鼎盛时期,中国写意画家更注重以书入画。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书法根基作为画法用笔的基础,中国写意画就很难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清赵之谦以魏碑笔法入画,吴昌硕以石鼓文笔法入画,这是画坛上尽人皆知的典型范例。
  中国写意画以书入画,不仅对于作品本身笔精墨妙的形式具有关键作用,而且可使笔法作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因素更增加其审美价值。以书入画,画家在运笔过程中的下意识表现,可直接倾注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宽了表现的领域,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3、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中国的写意画,自元代尚意以来,由于文人的介入,一直把追求意境美放在首位,画家的文学修养直接反映到作品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成为中国写意画雅俗,优劣和文野之分,而且成为衡量画家艺术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准。
  意境的创作,不但有赖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入研究,而且有赖于画家主体情思的积极活动。这与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致的。触景生情须外师造化,在画家审美心理因素的驱动下,发挥“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首先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所谓“人品不高,落笔无法”,“人品即画品”,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王冕画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借梅之高洁标谤自身之品格修养。郑板桥画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没有画青蛙,只画了几只蝌蚪,但十里蛙声如在耳边响起。这些作品如果舍弃了诗化的意境,格调的高雅便不复存在了。
  历代优秀的中国写意画家,尽管风格面貌各不相同,成就的取得无不立足于作品格调的高雅,而作品格调的追求,又是以意境为第一要素的。八大山人创造的寂寞荒寒的空间意境和孤独冷僻的艺术造型,与他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语言。徐渭笔墨姿肆的大写意,是他怀才不遇、英雄无路心境的宣泻。在这些画家笔下,物象、笔墨都成为表达情感的借助物,“缘物寄情”、“托物言志”,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以诗入画的特色,正是其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取得了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经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也正是写意画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偏重表现的特点。因此,中国写意画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了熠熠生辉的地位。
  写意画的基本介绍
  写意画是融诗、书画 、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山人,石涛,李?,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汪亚尘的弟子汪德祖,安平义君等并,李苦禅,朱宣咸,李可染,范曾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用意第一。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认为:“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 故此,其绘画的内涵更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其形式上更讲究个性的笔情墨趣、诗书画印的配合。”
  写意画的基本技法
  写意线描基础
  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写意人物画
  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大写意3类。写意线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基础专业课,也是可独立运用的表现形式。写意线描,着重进行写意型人物画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的最初训练,主要学习用笔课题,同时也研究用墨问题。写意着色,是写意人物画最常见的也是最常用的形式,是在写意线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笔墨方法的训练,但重点应放在用色(包括颜料的性能、用色的技巧与艺术,色墨混用与对比、协调等)课题上。写意着色可从着色兼工带写入手,并逐渐放开用笔而进入一般着色意笔。着色方法也可先学淡彩着色再研究重彩的表现。大写意,是最大限度发挥写意人物画技法特性、相对难度较大的一种形式,一些传统的简笔、泼墨、泼彩、泼水等技法都可在大写意的大笔挥洒之中得到充分运用。
  临摹方法
  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新技法。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画,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已有的创造成果。继不继承,确实有文野、粗细、快慢、高低之分。
  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临摹是化间接经验为直接经验的有效方法。临摹方法:一是对临,一是背临。对临主要用于工笔画、工笔画的工艺性强,可以笔笔求似。也可以用于写意画的学习,只须领略大意,不必笔笔求似,因为写意画中含有一定的偶然效果,即使原作者,重画原稿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背临的程序如下:
  首先是选好临本。一种是就自己喜爱的画风,选自己仰慕的画家,特别喜爱的作品有利于自己画风的发展。一种是根据自己创作需要、丰富表现技法选择临本的。一种是为纠正自己的用笔习气选择临本的。不管是从哪个目标出发选择临本,都以笔迹清晰的原作为好,至少是质量较好的印本。
  其次是读画。仔细观赏临本,领略画意。为此,也要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别是与此画有关的评论。注意画面的题跋、款识、印章都有助于画意的理解。
猜你喜欢:1.近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介绍

郑板桥画竹

http://m.jinghuajt.com/zuowensucai/13333/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古代成语故事及典故(通用4篇)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锦集十三篇

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教案素材(合集七篇)

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时期的成语故事(合集5篇)

成语故事

理论联系实际的成语故事范文四篇

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新编作文【13篇】

成语故事

理论联系实际的成语故事锦集五篇

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时期的成语故事精选五篇

成语故事

名人成语故事精选5篇

成语故事

古代名人成语故事【4篇】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