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2010-02-13   来源:历史典故

一:[中考历史]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考历史的备考离不开努力钻研复习资料,多做复习资料的总结能帮助我们提升历史成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你带来的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一、彼得一世改革
  ①积极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三、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制。)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1936年新宪法
  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2、二战后初期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
  (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
  八、苏联的改革历程
  1、赫鲁晓夫的改革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热点聚焦:近期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4)回顾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发展崛起带给我们的经验。
  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环境使其周边环境稳定,少受战争之苦;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其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国土辽阔,国内市场潜力较大,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
  (5)近代德国和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德国和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共同原因。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但终究因失败而解体,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共同原因: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的改革不彻底,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以武力手段直接争夺霸权。
  苏联崛起失败的内因:主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使其国民经济失去活力和竞争力;长期推行霸权政策,拖垮了苏联。
  (6)材料四中“160年前的中国的跌落”是指什么?“被发达国家低成本的消费品打败”又是什么含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却未能抓住,其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跌落”指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是指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际因素: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导致中国与世界长期隔绝;②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国内因素: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7)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②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③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国崛起,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说明支持这一主题的理由。
  如:机遇与国家崛起——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地位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又如:和平与国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大;美国建国以来国内形势稳定,未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又如:开放与国家崛起——英国、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又如:民族文化与国家崛起——西方国家受人文思想的影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等。
  巩固训练----------改革是一把双刃剑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1)请举出材料种的“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史实各一例。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度过了统治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
  (2)请用实例说明“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都进行了改革,但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东欧改革失败发生了剧变,苏联改革失败解体,而我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3)以上史实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
  (4)通过解答上述问题,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言之有理即可)
  (5)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改革给中国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出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6)我们应该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
  我们要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自己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7)针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证明,对内改革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中考历史]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考是很学生都重视的考试,对于历史知识点的归纳,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和精力。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1、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秦朝的统一措施:
  A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在地方设郡县制C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D焚书坑儒。E修筑“万里长城” F兴修灵渠。
  3、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A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B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2)经济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军事上:汉武帝两次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5)外交: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往来。
  4、三国鼎立:魏,蜀,吴
  官渡之战: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础。
  5、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到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1)、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安。(2)、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人手,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4)、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果。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1)迁都:平城—→洛阳(2)用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同汉人通婚(6)采用汉族官制律令(7)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7、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伟大成就?
  答: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端正,谦虚好学,学过知识要经常复习,
  8、孔子提出“仁”和“礼”学说,其思想精华是:“仁政”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要
  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晚年编订整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及《尚书》等,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由他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9、 孔子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
  中考常考历史知识点
  1、祖冲之是南朝齐、梁之间著名的科学家,他最大的功绩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一千年后,这项纪录才被阿拉伯的数学家打破。
  2、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对东汉末年末年成书的《水经》作增补和深化,留心河道的分布和通塞情况,足迹遍布黄淮流域,也到过长江中下游的地区。
  3、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作者贾思勰。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
  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种植,不误农时。
  4、秦统一六国后,将小篆定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后来又推行了一种笔画平直、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曹魏的钟繇将它转化为楷书。
  5、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被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他最擅长画人物,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7、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艺术开始盛行,最著名得代表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中,云冈石窟已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考必背历史知识点
  1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女皇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
  任用贤相:姚崇,宋?。(2)整顿吏治。(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4)对达赖(顺治)班禅(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西藏)(5)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三:[中考历史]2017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中生在准备历史中考的时候,往往会迷茫,不知道应该背诵哪些知识,从哪里考试背诵比较好。因此,我们要学会归纳知识点。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必背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台湾问题
  1、台湾在近代饱经沧桑,请你讲述台湾在近代的屈辱经历。(近代,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又回归又分离,具体情况怎样?)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
  2、、台湾问题的由来
  1.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
  2.1950年,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3、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或前提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
  4、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阻挠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
  7、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A.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B。两岸民间团体的努力C。中国政府的努力D。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支持E。 一国两制已被海内外地人士接受(或一个中国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F。改革开放,国力增强G。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8、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促进两岸交流,争取和平统一,在和平统一失去希望
  时,使用武力实现统一。
  9、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中华儿女的心声。
  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祝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海峡两岸一家亲
  10、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1、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必须把台湾归还中国。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必须得到实施。
  3、世界上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宣称:“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扣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三个如果”是我们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
  中考历史知识点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考常考历史知识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中考历史

http://m.jinghuajt.com/zuowensucai/1631/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集合2篇

历史典故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范文汇总四篇

历史典故

霜降的历史典故及文化传承集合3篇

历史典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范文(精选6篇)

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锦集3篇)

历史典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锦集七篇

历史典故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精选4篇

历史典故

关于芒种节气的历史典故【三篇】

历史典故

著名的历史典故【3篇】

历史典故

党史经典故事3篇

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