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2010-02-18   来源:历史典故

(1)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关重阳节的历史介绍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有关重阳节的历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重阳节的历史
  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士,少有才名。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器重。
  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此日所有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
  正当大家诗兴大发之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发觉,还在那里与人高谈阔论,这是一件有伤大雅之事。桓温见到这个情形,便暗示其他人不要提醒孟嘉,想看他如何善后。
  不久,孟嘉去如厕,桓温命人取帽放回他的坐处,又命文士孙盛写一篇文章嘲笑他。孟嘉回来看见官帽和孙盛的文章,马上乘兴作文以答,由于他文词俊美,受到众人的赞赏,桓温也没有怪责他。
  后人便把“孟嘉落帽”作为一个重阳节的典故,还有人将重阳节称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
  在古人吟重阳的诗词中,有不少提及这个典故,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李白有诗句云:“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宋人辛弃疾词有云:“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孟嘉的外孙——晋朝大诗人陶潜。陶潜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潜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陶潜,字渊明,平生嗜酒,但他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据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有一年九月九日,陶潜在家赏菊吟诗,一时酒瘾发作,遍寻家中并无存酒。
  正在?厢逯?剩?涨焙鋈豢醇?桓霭滓率拐咴鼐魄袄矗?晃什胖?墙?荽淌吠鹾肱衫吹乃途剖拐摺T?词浅?⒄髡偬涨蔽??骼桑??辉敢馊ゾ椭埃?鹾胂虢崾墩馕幻?浚??啻胃??途疲?庖淮握媸茄┲兴吞浚?涨绷⒓纯?吵┮??岜矢呈?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一时佳话,为后世文人所吟。李郢《重阳日》有句云:“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王勃《九日》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李白《九日登山》诗:“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王勃作《滕王阁序》
  有一次,唐代王勃前往探望父亲。九月八日,船到马当山,遇一老翁对他说:“明日重阳,南昌都督阎公将在滕王阁举行盛会,令客人作《滕王阁序》,你才华横溢,何不共赴盛会,成一代之名?”
  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今日已是八日,岂能及时赶到?”老者笑道:“我可助你一席清风。”果然顺风顺水,及时参与盛会。
  本来都督阎伯屿意欲让其婿为重修的滕王阁写序,以期千古留名,而且也早已写好了。开始时,阎公故意拿纸笔遍请来宾动笔,宾客皆知其意,无人敢接,独有王勃毫不谦让。
  阎公心甚不快,但不好发作,就命人伺其下笔,随时通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沉吟不语。
  又报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矍然而起道:“此真天才,当不休矣!”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
  潘大临的半联诗句
  宋代黄州潘大临善于写诗,苏东坡、黄山谷等对他非常赏识。
  一次,谢无逸写信问他有无新作,潘大临回信答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闻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
  谢无逸得到潘大临寄来的这半联诗句,便为他续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
  重阳节的禁忌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鬼。
  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
  费长房与弟子桓景的传奇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影响,东汉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周易》中,九为老阳,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周易》讲究阴阳平衡,中和为贵,正如“否”卦一样,两个老阳相遇,也是不相往来和交通。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万物不遂,不通不顺。因此,重阳节不但不是个吉庆的日子,反而是个大凶的日子。为了破解这大凶的日子,重阳节多了好多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快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2)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形容自己很惆怅的诗词名句

  这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弥漫你的想像,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经变做一滴雨,一棵树,一根草,一束花,一把土……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形容自己很惆怅的诗词名句,一起来看一下吧。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临行愁见理征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4.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沈约《夜夜曲·河汉纵且横》
  5.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6.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7.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8.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挽文丞相》
  1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1.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12.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13.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王昌龄《送柴侍御》
  14.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15.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6.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小重山·端午》
  17.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18.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朱淑真《江城子·赏春》
  19.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李白《怨歌行》
  20.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萧子显《春别诗四首·其三》
  21.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22.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白居易《村居苦寒》
  2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4.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2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
  26.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27.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28.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29.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0.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31.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32.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3.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34.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5.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36.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37.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38.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李白《久别离》
  39.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40.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4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2.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刘沧《赠道者》
  43.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44.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45.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46.回首中原泪满巾。——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47.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48.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49.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欧阳炯《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50.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51.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52.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
  53.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杜牧《读韩杜集》
[形容自己很惆怅的诗词名句]相关文章:
1.心里惆怅的诗词名句
2.抒发心情惆怅的诗词名句
3.关于爱情的诗词名句
4.古人关于茶的诗词名句
5.关于春天的诗词名句
6.关于冬天的诗词名句
7.写茶的诗词名句
8.关于花的诗词名句
9.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名句
10.关于写秋天的诗词名句

(3)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二月二春龙节(龙头节)的古诗歌诗句诗词谚语大全


  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又名“春龙节” “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关于二月二的诗词诗句谚语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汇总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诗歌诗句诗词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月二龙头节的古诗歌诗句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古诗中二月二龙头节的习俗
  踏 青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这首诗描写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二月二在唐代也称“踏青节”,此时正值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挑 菜
  久将菘芥?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习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迎 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撑 腰 糕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清]蔡云:《撑腰糕》
  此诗写的是江南一带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二月二这天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着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的是腰板结实,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不怕终年劳作。二月二吃“撑腰糕”,这种风俗在江南一带也传之久远。所谓“撑腰糕”,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椭圆形,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一到二月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减肥细腰的女子,这种糕却不能多吃。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谚语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古老的谚语。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和‘青龙节’。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处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无论是走在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都在排队理发!为什么要理发呢?因为人们认为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做“剃龙头”,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此外,大人们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圆形小块,中间夹以细秫秸秆,用线穿起来,作长虫状,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称“戴龙尾”,驱灾辟邪。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二月初二简单的举动,饱含着人们对孩子的殷切记挂,也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国古代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虫、羽虫、介虫、鳞虫、人类五大类。毛虫指披毛兽类,羽虫指鸟类,介虫指带甲壳类,鳞虫指有鳞之鱼和带翅昆虫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撒灰十分讲究。灰多选用草木灰,人们自家门口以草木灰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财两旺;从临街大门外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拦门辟灾;将草木灰撒于墙脚,呈龙蛇状,以招福祥、避虫害。陕西富县一带还流行撒灰围庄墙外的做法,也是伏龙驱虫的表现。后来,也出现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龙降虫的做法。
  为了纳吉,二月初二这天的食物也与“龙”相关,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煎饼烙成龙鳞状,称作“龙鳞饼”;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二月初二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除上面介绍的活动及食俗之外,还有爆玉米花、吃蝎豆、击梁驱虫等,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http://m.jinghuajt.com/zuowensucai/2331/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2023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集合2篇

历史典故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范文汇总四篇

历史典故

霜降的历史典故及文化传承集合3篇

历史典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范文(精选6篇)

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锦集3篇)

历史典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锦集七篇

历史典故

清明节的历史典故精选4篇

历史典故

关于芒种节气的历史典故【三篇】

历史典故

著名的历史典故【3篇】

历史典故

党史经典故事3篇

历史典故